第(3/3)頁 連周圍朱楩那些親衛,也都忍不住笑了出來,又趕緊低著頭悶笑。 “好了,你是本王麾下不可多得的猛將,接下來那刀干猛的腦袋還得等你去砍,一直這樣消極下去成何體統?”朱楩特意停下馬,招招手讓趙括過來近前,伸手去拍拍他的肩膀,說道:“大丈夫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 本來這句話應該是‘大丈夫生于亂世,當持三尺劍,立不世之功。’ 但是現在可不是亂世,哪怕云南剛剛經歷過戰亂,也不敢說是亂世不是嗎。 “你若慚愧,那就在戰場上以功績去告慰那些戰死的英靈,吾等必不會讓他們的生命與血白流,”朱楩表情嚴肅認真起來。 趙括的腰板也直了起來,高聲說道:“末將遵命。” “嗯,這才對嘛,”朱楩點點頭,接著說道:“還有,我要你派一騎快馬回去大理,然后通知李叔然和王福,要他們給朝廷送一封折子。就說那胡淵身為金齒衛指揮使司,卻對云南土司作亂視若無睹,更私自在金齒衛發展自己的勢力,意圖謀反。本王察覺此獠包藏禍心,于是先斬后奏,請陛下原諒。” 這胡淵自稱是鳳陽老兵,而且還是朱元璋的‘司機’,以朱元璋念及舊情,對鳳陽老營出身的人都有關照的風格。 朱楩可以不接受那些土司們的投降,毫無心理壓力的先斬后奏。 可唯獨對胡淵還是要正式稟告一番的。 無他,胡淵還是朝廷命官,朱楩再跳脫和膽大包天,至少也知道自己雖然是藩王,可實際上對于藩地內的行政事務還是少插手的好。 雖然胡淵只是鳳陽老兵,朱楩才是朱元璋的親兒子。 但問題是,如果老朱已經開始懷疑朱楩要造反怎么辦? 萬一朱元璋一紙令下讓朱楩入京回到應天,然后就把他軟禁起來了,又該如何? 只要是為了太子朱標,老朱一旦懷疑別的皇子有造反歹心,就不會心慈手軟了。 朱元璋對兒子們再好,那也是有親疏遠近之分的。 所以朱楩其實已經對那胡淵起了殺心,哪怕只是見一面,也能察覺到胡淵有梟雄之姿。 既然如此,那就殺他,斷然不能養虎為患。 只是這次得給朱元璋上奏才行呢。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