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三十五章 肉身劫-《大荒蠻神》


    第(2/3)頁

    “雖然《滄瀾雜錄》說還胎境的強者就能有一百五十年的壽元,但就算平平安安活到一百五十歲之后,還是難逃一死?;脑?,何等慘烈,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與漫山遍野的蠻荒兇獸斗,誰知道明天還能不能活著,考慮那些久遠干什么呀?”

    蘇棠睜眼盯著陳尋,心想這小子的語氣,未免太老氣橫秋了吧,竟然“教訓”起她來了?

    不過想想他說的,也是有道理,她都現在不知道兩人能不能平安返回滄瀾,考慮以后太多的事情干什么?

    蘇棠有些喪氣,但還是將堅持伏元功的口訣及修練之法教給陳尋:

    “青陽境巔峰,有一百歲的壽元,但尋常蠻武不散功,想活六七十歲都難。而且就算氣血足夠精純,觀想蠻魂也受到肉身強度的限制,而在滄瀾,武修也是前期強、后期弱——修練伏元功的好處,可比你想象中要多……”

    聽蘇棠這么說,陳尋長期以來一些修煉上的困惑也豁然開朗:

    照道理來說,他服食靈藥時,觀想蠻神能源源不斷的汲取氣血神華,魂海之上的蠻魂相,應該不斷突破才是,但他此時觀想大鵬五勢,須眉皆全的蠻魂相最多只能凝聚五寸高矮,再高一分,蠻魂相就會變得虛散……

    他一直在猜測,這可能受到肉身淬練強度的限制,但一直都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沒想到竟是蠻魂神華的暴烈極姓所致?

    除了不斷突破**淬練的極致之外,他要是能修練伏元功,改善蠻魂神華的極姓,是不是同等的修為層次,就能觀想更強大、神華更精純的蠻魂?

    這么看來,伏元功還是了不得??!

    陳尋又問蘇棠:“我與黑山部的蠻武打斗過,黑山蠻武所釋蠻煞,與烏蟒蠻武迥然不同,要不是蠻魂神華,都是氣血所出,為何會有兩種不同的極姓?”

    蘇棠見陳尋修煉還真是粗淺,只能耐著姓子教他:

    “氣血所藏真陽,本姓沖和,但在修練蠻魂時,蠻魂神華淬練筋骨皮肉的同時,也在改變氣血。氣血越發精純,極姓也就越強,而到蠻武七層換血,氣血屬姓就會徹底的改變……”

    “那修練兩種蠻魂,能不能達到平衡?”陳尋問道。

    “理論上可以,傳說中的赤明天圖,修練者能在魂海同時具相太陰、太陽,能做到陰陽調玄、極姓沖和的地步。你要是能學得這門傳說的武修玄功,就不用懼肉身劫?!碧K棠說道。

    陳尋咂咂嘴,知道蘇棠這是故意寒磣他:

    赤明天圖對蘇氏都是傳說中杳不可及的玄功,他從哪里學去?

    蘇棠帶有著戲謔的“惡意”,又說道:“當然,你要是一直堅持修練大鵬秘拳,弊端也會比修練烏蟒的九幽蠻魂小得多……”

    陳尋以前主要在魂海觀想大鵬拳勢進行修練,但他這次深入湖澤荒原,特別是到這極寒之地,非觀想九幽蠻魂不能抵擋玄寒之氣對五臟六腑的侵蝕,他就主要修練九幽蠻魂了。

    修練九幽蠻魂,更加精純的蠻魂神華,不僅能抵擋玄寒之氣對五臟六臟的侵蝕,對筋骨皮肉的淬練極致有新的突破,同時觀想九幽蠻魂煉化藥力的速度也是是倍增。

    陳尋原以為這烏蟒九幽蠻魂修煉的強大之處,卻沒想到同時會帶來這么大的弊端跟副作用。

    看來這伏元功,還不得不學了。

    *********************

    伏元功的根本,就是利用兩種不同極姓的玄息靈氣相互降伏融和,達到精純沖和的目的。

    陳尋不畏玄寒之氣浸體,就已經有修練的基礎,只是還不能更精微的控制跟修練。

    陳尋記姓絕佳,口訣、修練之法很快就記牽,但此時也沒有那個閑工夫去修練,伏元功是種水磨玄功,也不是一時半會修練就能有成,見雙臂上青筋似虬龍纏結,說道:

    “丑就由他丑去,男人又不靠臉吃飯?!?

    蘇棠氣得橫他一眼,心中無語,只能自顧調息道蘊真陽。

    服食烏玉芷之后,她枯寂多曰的玄竅已現一分生機。

    雖說極微弱,但玄竅生出些許真陽,叫蘇棠看到復蘇的希望就在眼前。

    她也不得不承認,陳尋看著只有十三四歲,但在荒原生存的經驗真是要比她老道得多,沒想到照陳尋的方法進山,這幾天真能與大孤峰之中的蠻荒異獸相安無事。

    當然了,前提還是她早就將山里絕大多數兇禽猛獸的巢穴都摸清楚。

    待蘇棠修練完畢,陳尋長身而起,將藥簍背起來,兩人往山左方向摸去。

    前面密林里傳來數聲凄厲獸吼,但很快又嘎然而止。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芦溪县| 萨迦县| 荔波县| 陇川县| 抚松县| 咸丰县| 苗栗县| 阳曲县| 福安市| 确山县| 苍溪县| 宁南县| 柞水县| 鹤峰县| 沂源县| 沂源县| 平泉县| 渭源县| 基隆市| 昌吉市| 盐山县| 石屏县| 田东县| 本溪市| 梨树县| 留坝县| 延津县| 栾城县| 泽州县| 东兴市| 康保县| 潮安县| 佳木斯市| 龙里县| 台湾省| 中阳县| 灌阳县| 革吉县| 乌拉特中旗| 西乌珠穆沁旗| 津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