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以云為基,搬山移海,建起一座天空之城。 開了山門之后,是一條建在云端的石梯,要想登上這座天空之城,就必須要拾階而上, 這條路,也被許多道院弟子稱為“不歸路” 。 當然,這里的不歸,并沒有貶義。 意指踏上這條路,就莫要回頭,大膽向前,直到真正登上琉璃道院! 此刻這條不歸路之上,有五人拾階而上。 走在最先方的,是一個神態(tài)儒雅的中年人。 一身樸素文人長衫,下顎處的胡須略微有些青茬,雙鬢微白,長相雖然并不出眾,但是卻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從容氣質(zhì)。 此人便是那琉璃道院總院的副山長,道號向陵,真名荀涼。 與這位荀副山長并肩而行的,是東玄洲琉璃道院 的山長,谷朝歌。 二人身后,便是副山長仲唐。 與仲唐并肩而行的,是一位負笈書童,少年模樣,個子只到仲唐的腰腹處,身后的綠色小書箱看上去都快比書童高了。 二人再之后,便是丁夫子了。 五人拾階而上,其實按照谷朝歌的意思,眾人直接御風(fēng)而上,雖然道院有規(guī)矩,進出道院必須要走這條不歸路,絕對不可以御風(fēng)而行。 但規(guī)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如今特事特辦,也是應(yīng)當?shù)摹? 只不過這位荀副山長卻拒絕了谷朝歌的提議。 如此一來,眾人只好一步步拾階而上。 谷朝歌面色為難道:“荀先生,此事……” 荀涼笑了笑,“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順其自然便是?!? 谷朝歌心頭一震,“荀先生,這個后生晚輩……他……他……” 谷朝歌在心里掂量許久,不知道該不該將某個真相說出來。 這件事,如果不是得到了仲唐和閣老的確定,谷朝歌自己都不相信,那個洛朝皇子,居然會是傳說中那位的……關(guān)門弟子! 這個身份背景,委實是大的有點嚇人了。 也虧得這位谷山長是山上出了名的守口如瓶,否則那位閣老,還真未必敢把這件事說出來。 當然,這其中也有這位谷山長,其實對三萬年前的那位,頗為敬佩。 亦或者說,整個琉璃道院,其實都欠了那位一個人情。 就在谷朝歌斟酌不定之際,那位荀先生便率先開口道:“谷山長不用為難了,有關(guān)于此人的身份,臨行之前山長已經(jīng)交代過了。” “三萬年前,整個琉璃道院都欠了那位一個人情,當時出于很多原因,那場天外共斬山長未能及時趕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