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蘇陽戰略性地一停,隨即笑問道:“小婉,你說太祖爺為何會震怒?” 小丫頭聞言一愣,墻根處三人也陷入了沉思。 隨后朱婉秋回想起了蘇陽那日破口大罵一事,頓時就反應了過來。 “相公,你是說那些官員故意把百姓的鋤頭農具丟到河里去,是為了貪腐?” “沒錯!”蘇陽笑了笑,“正是太祖爺為了鼓勵開墾荒地,下發那道官府給農民發農具的指令,讓地方官找到了發財的手段。” “朝廷說是鼓勵墾荒,哪些州縣開墾得多,就多得朝廷的補貼,還在全國樹立典型,大大嘉獎;哪些州縣開墾的少,朝廷就要派大員去當地視察,看看荒地是否都被開墾,州縣官員是否大力推行了皇上的政策。” “于是乎,就有一些‘腦子活絡’的地方官,他們既想得到朝廷的嘉獎,多拿朝廷的補貼,又想把這些補貼放進自己的腰包,還能避免朝廷派欽差大臣來查辦,豈不是一舉多得。” “那么到底是個什么點子呢?這些府州縣官腦子一轉,就想出來了一個好主意,他們用朝廷發下來的銀子,打造了一大批殘次農具,并強行發給百姓,其中節省下的銀子自然進了他們的腰包!” “而那些殘次品農具有的短、有的爛,百姓們用了這些農具,原本一天能干完的農活兒,現在三天才能干完,當然不愿意用了,但是老百姓不用怎么行啊,不用地方官員還怎么找借口繼續向朝廷索要補貼繼續貪腐啊?” “老百姓們不肯用,地方官員就強迫他們用,將老百姓原有的鋤頭、鐵锨等農具全部搶走,把朝廷的劣質農具又強行發給他們,至于老百姓原來的那些農具就被官府要么被藏了起來,要么被丟到了河里,總之就是讓你找不著,你不用也得用,不能耽誤官老爺們的發財大計!” 朱婉秋聽得瞠目結舌,第一次見識到了官員貪腐的手段! 而墻根處的父子三人,早已經是滿臉怒容,尤其是燕王朱棣,險些一聲“混賬”罵處出了口,好在朱高煦及時捂住了他的狗嘴。 朱棣滿臉鐵青,沉默著坐在了地上。 直到此刻他才終于明白,蘇陽為什么要講這個故事! 太祖爺為了鼓勵農桑,鼓勵耕種,特意推行了這么一項仁政善舉,可是最后結果呢? 老百姓得到什么益處了嗎? 壓根就沒有! 非但沒有從中得到益處,反而因此耽誤了春耕大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