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擲彈兵沖鋒-《晚明海梟》
第(3/3)頁
翌日清晨,隨著太陽從身后升起,段會宗號上的炮手們開始了慢速射擊。攻克陸上工事不比海戰(zhàn),追求射速是沒有意義的,火炮需要散熱,這是長時間持續(xù)炮擊時制約射速的唯一因素。
土筐對防御火炮很有效,會友公司選擇了六個目標突破點,用三到四門火炮對著一個點打,力圖形成將目標突破點的壕墻打垮。
但土筐組成的壕墻是很容易修復(fù)的,敵軍只需用備好的土筐進行替換即可,不過那玩意比較沉,替換時需要好幾個人抬。
這時尖兵局小隊就會趁機前出,各自尋找可用的掩體或有利地形,用重型火繩槍對著缺口射擊,阻止對手修復(fù)壕墻,同時也伺機看有無機會迫近。
鄭軍自然不會坐視對手迫近,他們有壕墻掩護,還無需向前運動,所以肯定會選擇冒頭還擊。
這一天,尖兵局步哨的進攻基本都是淺嘗輒止,大多數(shù)時候就是躲在炮壘后面冒頭射擊,最終只付出了不到十人傷亡的代價,散兵進攻時對方的命中率很低。
入夜后,各炮組和尖兵局步哨趁著夜色退回營寨休息,騎哨派出十個小隊出營警戒,每座炮壘后面一伍。天亮之前,雙方再度輪換。
第二日,尖兵局開始更頻繁地前出沖擊,到下午后已經(jīng)在戰(zhàn)場上撂下了二十余具尸體,對面的鄭軍也死了十余人,士氣開始漸漸低落,修補壕墻的行動變得遲緩起來。
黃昏時分,東面的壕墻上同時出現(xiàn)了兩處缺口,有兩個小隊已經(jīng)推進到距離敵軍五十步遠。
這時,營前響起了大鼓聲,尖兵局還能戰(zhàn)斗的所有步兵都扔下斑鳩銃向前沖鋒,他們每個人身上都帶著幾枚手榴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