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233章 濟州諸事-《晚明海梟》


    第(2/3)頁

      不過這兩個港口的水域面積都很小,而且遠離需要重點巡哨的北部海岸線,這也是濟州防御需要較多人力的原因之一,這個問題在北風季會更加突出。

      登島之后不久,袁進得到消息派了張大牛出城迎接,林海來此公開的身份是紅毛使者,堂堂凈海王自然是不會親自遠迎的。

      林海遠遠就看到張大牛騎著一匹高頭大馬,這廝自小就在海里打混,如今到了濟州島也學會騎馬了。

      張大牛還帶了一輛馬車來,他身邊的隨從都是海軍部的老兄弟,每人都騎著一匹濟州本地的蒙古馬,這些老兄弟都知道林海的真實身份。

      “總座,請上車罷,袁八老和海野兄弟在濟州牧使的官衙等著。”

      “別叫總座,我是紅毛特使。”林海說著又道,“不用馬車了,我如今也會騎馬。”

      張大牛聞言連忙吩咐身邊小弟把坐騎讓了出來,林海翻身上馬。這馬的肩高有十三掌多,比起林海在淡水騎的晉江馬要明顯高出一頭,但比吳國毅那匹安達盧西亞馬就差遠了。

      馬是很有靈性的動物,很快就能感覺出騎手的騎術水平。林海騎馬的經驗尚淺,這馬對他有些不服氣,不太聽使喚,折騰了老半天才有所好轉。

      雙方互相適應了之后,林海明顯感覺這匹馬要比晉江馬腳步輕捷。他在明代屬于是大個子,若是在戰場上騎一般的晉江馬,那是無法披甲的,濟州蒙古馬的負重能力還是比南方馬種要強不少。

      “濟州如今有多少馬?”

      “總數大約有三萬匹,都在漢拿山周遭養著。”

      林海與張大牛并轡前行,聽到后者的話后十分高興,會友公司在濟州方面的支出也不少,目前唯一的收獲就是這些馬。

    
  按照大明如今的馬價,這三萬匹馬至少也得是六十萬兩銀子,關鍵要買到這么多馬更是有價無市,何況還附送了一塊優良的馬場。

      海島養馬有一個優勢,就是馬匹補充鹽分的成本較低,同時大多數海島由于淡水資源缺乏所以農業條件一般,不存在馬與人爭地的情況,所以不少朝代都有在海島養馬的傳統,平潭島、養馬島都曾是放養軍馬的馬場。

      “馬場如今是誰在負責管理?”

      “我弟弟在那邊盯著,主要還是靠原來馬場那些人,我們給馬場人員的待遇較高。”

      “甚好!”林海聞言點了點頭,他反復強調過奪取濟州的最大目的就在于戰馬,同時又要求袁進、海野左兵衛、張大牛必須要在一起以便貫徹三人集體決策制度,所以濟州方面派張二牛去負責馬政已經是最高規格的人事安排了。

      說話間,林海隨張大牛進了濟州城,袁進和海野左兵衛都在濟州牧使公署中等著。這是一座莊嚴古樸的宮衙,始建于三百多年前,早在耽羅時代就是島上的統治中心,看起來比金河國的白宮還要氣派。

      林海策馬來到牧使公署前,只見一桿“袁”字大旗在門前高高飄揚,那旗桿支柱明顯有些年頭了,原來掛的應該是濟州牧使的黃帥旗。

      公署門楣上的牌匾也已經換成了“凈海王府”,不過下馬碑還保留原來的模樣,上面刻著“守令以下皆下馬”的字樣。

      林海和張大牛直接策馬進去,一路來到了觀德亭,這里是訓練士兵的場所,同時也是濟州牧使的射箭場。朝鮮人善射,兩班出身的無論文武都以射箭為樂,這點倒是符合儒家六藝的傳統。

      “林大人!”袁進和海野左兵衛雙雙迎上來向林海行禮,他倆都不在會友公司的花名冊上,因此也不叫總座。

      “八老,海野兄,你二位辛苦了!”林海笑著上前與兩人打招呼。

      寒暄完之后,林海又向濟州三人團詳細了解了島上各項事務,最后問道:“你們這邊還有什么困難沒有?”

      三人均表示沒有,張大牛把胸脯拍得砰砰響:“有我們在,總座可以放一萬個心。”

      “朝鮮方面雖然暫時沒什么動作,但你等切不可疏忽大意。明年南風季我會再給你們補充一批船和炮,必須要確保萬無一失。”林海說著又道,“此外,我還會送一批種馬過來,要在濟州培育新的馬種。”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突泉县| 乳源| 沂水县| 乐都县| 康定县| 麻城市| 横峰县| 丰原市| 独山县| 嘉祥县| 苍南县| 鄯善县| 象州县| 安新县| 宁安市| 远安县| 囊谦县| 嘉定区| 即墨市| 察隅县| 娱乐| 扎兰屯市| 桂林市| 康马县| 叶城县| 河西区| 左权县| 绥芬河市| 宾川县| 阿巴嘎旗| 千阳县| 特克斯县| 昭苏县| 宜川县| 施秉县| 平远县| 南充市| 遂溪县| 安顺市| 铜鼓县| 河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