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天主圣名之城-《晚明海梟》
第(3/3)頁
得虧是這塊碑,否則林海還真認不出此時的澳門半島。后世的澳門歷經了四百年泥沙沉積,尤其是近一個世紀的人工填海,半島面積足足增大了三倍,地貌早已面目全非。
在一處可以登陸的小港灣停好船后,林海和珠娘上了岸,留下石五四和七仔看船。穿過半島東北部的望廈村,兩人又步行了一炷香功夫,終于來到了澳門葡城的北城墻下。
這道城墻西起海濱至沙梨頭,復又向東南折至大三巴炮臺,而后向東到葡城東北端的水坑尾城門,再向南折往后世的南灣人工湖一帶。
城墻最早修建于隆慶三年,萬歷年間曾兩度被明朝地方政府拆除。萬歷四十五年,葡萄牙人祭出屢試不爽的賄賂大法,換取廣東官員的默認,第三次修起了北段城墻。
五年后的天啟二年,荷英聯合艦隊進逼澳門,就在離望廈村不遠的狗環登陸,自北向南攻向澳門葡城。此戰過后,原本拖拖拉拉的城墻施工進度大大加快,一年之內就徹底完工了。
林海兩人沿城墻東行片刻,很快就來到了水坑尾城門,城頭圣若昂炮臺上黑洞洞的炮口直指北方,這座炮臺剛修建不久,看上去很新。
說來也巧,天啟二年那場葡荷澳門之戰,剛巧是紀念圣徒若昂·巴蒂斯塔的節日,來自意大利的耶穌會神父羅奧僥幸開炮擊中了荷蘭人的火藥桶,葡萄牙人這才反敗為勝。這之后,澳門葡人就把圣若昂奉為了城市保護神。
兩年多過去,硝煙早已散盡,此時的水坑尾城門看不到一絲緊張氣氛。澳門葡人的敵人來自海上,海上沒有預警時這座城門是常開的。畢竟澳門只是一座貿易城市,市民的生活所需完全依賴于附近的華人。
沙堤上的關閘每月開啟六次,每次開啟的時候,都會有大批貨郎挑著擔子涌入半島,兜售各類生活用品。當然,關閘以南也有兩個華人村落,望廈的農民和沙梨頭的疍民就生活在半島上,隨時都可以進城售賣糧食、蔬菜和水產。
林海從茍司吏身上搜刮的銀子足足有十多兩,他昨晚已和珠娘商量好,到了濠鏡就去城里租個房,不再過以船為家的生活。
眼看城門無人值守,林海高興地對珠娘道:“總算到了,我們就在這城里尋個住處吧。”
沒有遇到任何阻礙,兩人并肩走進了這座葡萄牙人口中的天主圣名之城。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名山县|
宜君县|
宝鸡市|
宁都县|
白城市|
阿图什市|
县级市|
兴山县|
沐川县|
满城县|
南昌市|
神木县|
扎兰屯市|
天等县|
涞水县|
延寿县|
鹤峰县|
小金县|
万盛区|
元谋县|
盐津县|
瑞丽市|
丹棱县|
肥乡县|
故城县|
南岸区|
葵青区|
新竹市|
黑水县|
长泰县|
杭锦后旗|
贵德县|
当阳市|
松原市|
石阡县|
尚义县|
珠海市|
镶黄旗|
新余市|
堆龙德庆县|
南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