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皇帝頓了頓,掃視一眼跟在身邊的這些肱股之臣,心里也是五味雜陳…… 其實李東陽說的這些,就是個膿瘡…… 這個膿瘡的外表,這么多年來,也一直被他們這些文臣以各種說辭掩蓋得比較光滑平整…… 事實上,任何歷史階段,從來不缺乏清醒的人、較真的人、吹哨的人……只可惜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文臣之文,很大程度上,是文過飾非的“文”,基層上報喜不報憂,高層上只選擇相信他們愿意相信的……什么是他們愿意相信的?那就是他們根據千百年前的圣人教誨,憑想象鼓搗出來的所謂仁政,只要發個文,交給下面去實施,就一定要產生海清河晏、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 他們覺得治國平天下,大抵就是如此簡單! 要是遵照圣人的教誨,實行仁政,不能產生這樣的效果,那簡直不可想象,因為在他們心目中,圣人怎么可能會錯呢?你說施行仁政后,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那你是在懷疑圣人的正確? 基層官吏當然不敢懷疑,不愿懷疑!因為地方士紳需要利益,基層官吏需要賄賂的銀子和升遷資本……而高層官吏自然也需要冰敬炭敬,需要得到皇帝的認可,更重要的是他們后面還站著各自的家族,勢必要維護他們家族的利益…… 仁政施給誰?輕徭薄賦誰享受?自然是士紳!佃農,隱匿了的人口,甚至黑戶,只能是大家族大士紳的私奴……這些占著人口絕大多數的真正的“民”,就被自動隱形,自動忽略了…… 這樣的制度,只能養肥士紳這些碩鼠,真正吃虧的,其實是皇帝和真正的民! 于是,就算違反各種潛規則,偶爾出來一兩個吹哨人......么大的朝堂,何其綜錯復雜,他不能跟某些無腦穿越文的豬腳似的,一開始就那個奸臣名冊,點著名去殺奸臣,那是找死…… 所以,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做點改變…… 譬如買點酒瓶子,可憐滴度日……譬如造一點稀奇古怪的東西,賺錢…… 要了一片別人眼里的不毛之地,造這造那,還幫忙安置了令文臣老爺們頭疼不已的流民,慢慢地終于走到了這一步…… 現在也算是攜大勝而歸了,堅船利炮如今就在大家腳下了……… 一部分有良心的人,終于開竅了…… 這就很好! 這樣一來,大家還能愉快地玩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