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渾源縣有一個作坊,相對偏僻而獨立,而且并不大,只有二十一個窯爐,精選的都是第一批河南賑災時候跟隨張鎮的災民,篩選過后,這群人老實可靠,對張鎮忠心耿耿,而且還有張懋從軍中帶出的老家臣卞瓊看著他們,確保不會出事…… 當然,現在卞瓊早已經按照張鎮的要求改了名字,現在叫卞富,是個極有銀子氣息的名字! 而這個作坊,確實能讓人變富,因為這里生產的是玻璃! 張鎮提供了一個最初的配方,那就是石英砂加一下小蘇打什么的,以無煙煤燒火,以兩人操作的大鼓風機,產生極為猛烈的火焰,燒出極高的爐溫,就能把這些砂子燒成玻璃! 玻璃在大明那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張鎮最初的時候用幾個破酒瓶,就能忽悠幾百萬兩銀子去賑災,現在制作的大玻璃鏡,在大明貴族圈簡直一鏡難求,那種一人高的大玻璃鏡,非上等貴族,連擁有的資格都沒有! 張鎮雖然可以加大玻璃產量,但他偏偏不這樣做,這個玩意做成饑餓營銷,利用富人的虛榮,摳他們兜里那點銀子才是正道…… 朝堂上,張鎮把征地補償標準直接提高到了五十兩底線,雖然沒花皇帝和國庫的錢,更沒有花眾臣一毛錢,但眾人還是覺得有點肉疼,畢竟北地公司也不是張鎮一個人的,效益好,賺錢多的話,這種大國企賺的錢,都是大明的啊! 當然,要是張鎮一個人的錢,張鎮才懶得跟他們匯報、商議呢…… 大家最后沒什么好的辦法,北地公司第一批打井、筑地基的工人已經到位了,拿著工錢,就等著開工呢,工期多耽誤一天,數萬工人就多白拿一天錢,損失同樣很大,大家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包括皇帝在內眾人都認為一向辦法比較大的張鎮,這一回還是讓釘子戶士紳組成的攻守同盟拿捏住了……兩萬畝,補償標準五十兩的話,那就是一百萬兩銀子啊! 張鎮微微一笑,老子想搞這群釘子戶,還不簡單嗎? 找堆沙子,燒吧燒吧,賠給他們就是了……他們說不定還能歡天喜地、感恩戴德呢…… 當然,張鎮早早就打算這么干了,所以才欣然進宮,毫不猶豫把補償標準提升了近一倍……事兒早已經安排好了…… 西郊新城項目征地拆遷辦公室主任,是劉瑾! 這是張鎮問朱厚照借來的人,朱厚照說,劉瑾懂個屁啊,不過是個跟屁蟲而已,二哥怎么能給他委以重任呢? “這你就不懂了!劉瑾一直是一個被低估了的征地拆遷天才!你根本不知道,他那只干大蒜一樣的腦子里,蘊藏著多大的能量!” 張鎮說的,當然是實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