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總之各有各的理由,沒一個要回去的…… 有的仆役管家之類的,受了家主嚴令,想把少爺接回去,糾纏不休的,沙包一樣大的拳頭朝臉上胡去……他們哭著回去告狀了…… 張鎮在京城備考,其實就是背誦早已經讓王守仁改得毫無瑕疵的那篇八股……《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于此,如果沒錯的話,可能要考的就是這個題…… 這時候,各種拜帖到了忠義伯府…… “我家伯爺不在家……” 于是,張家英國公府收到了無數拜帖…… “我家少爺不在家……” 手眼通天的那些人,就在皇帝跟前告了御狀,聲稱張鎮壞人心術,把自己兒子拐去了,不知道灌了什么迷魂湯,現在請也請不回來了…… 有能力告這個狀的人并不多,李東陽心思比較深,而且前面自己的親兒子科考還行,卻年紀輕輕都死了……現在只有一個繼子李兆番,對其能否科考的心思,已經淡了,覺得跟著張鎮去混也不錯,世事變遷無常,青萍起于微末,窺一斑而知全豹,說不定以后太子、張鎮這一支會壯大成為主流呢……劉健雖然保守,可是劉杰屢試不中,都已經三十七八的人了,他已經不抱希望,只要活著,愛咋咋地……王守仁的老爹王華,自然不能去告自己的兒子,還有兩個兒子交給老大去帶,也沒什么不好,雖說王家詩書傳家,現在就算王守仁被張鎮帶歪了,也歪打正著,鎮北侯都封了,還有什么不滿足的…… 謝遷的兒子自己教育的很好,都很有出息,沒有一個送到張鎮身邊…… 告狀的是王鏊、馬文升等人…… “據說,當初是你們大車小車的禮物送到人家府上,求著人家帶你們后輩的……”皇帝聽了告御狀的,反問一句…… “萬歲,可誰知道,這張鎮如此離經叛道,不治經典,專搞雜學……畢竟修身立德為先,犬子不才,也不愿被帶歪啊……” “朕聽說,你們這些兒子,本來就歪的厲害,自己沒辦法了,才交給張鎮是打算矯正一下的……而且朕聽說,現在這些孩子都不錯啊,他們和百姓同吃同睡同挖煤,種田、燒磚……已經深深地感受到了民生之艱,內心滋生了深深的愛民情懷,誓要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這難道不是修身嗎?不合乎圣人之道嗎?” 這些年輕紈绔,這段日子鬼知道他們都經歷了什么……消息封鎖的太死了……皇帝不是鬼,但他真知道這群紈绔經歷了什么,他的廠衛、暗衛等等,不是吹的,皇帝很喜歡這種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的感覺…… 現在把這事兒說出來,驚呆了告狀的各位,原來孩子們一直在挖煤、燒磚、種田?有辱斯文啊,這是讀書人的事嗎?他們信奉君子勞心、小人勞身,這孩子這不是做了小人嗎?有辱斯文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