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頻繁的調動讓李明都感到不安。 他問0234是否有往例。 0234回答道: “在我所知的范疇中,不曾出現過與如今這般相似的情況。我們原先的使命,我不清楚是什么,但不需要建造那么巨大的飛船。” 調動還在繼續。 在第六波的調動中,中央宮殿被抽調十分之一的人手。巡查工作出現明顯滯后,在短暫的網絡溝通后,所有機器人的巡查速度加快了一成以上。 第八波的調動中,先前被調動的機器人回歸,接著又被調去近五分之一的機器人。 回來的機器人說: “所需要建造的飛船正在變大,創造主在不停要求飛船能承載更多的東西。原本的設計需要重新推翻。a00模塊的報告書中寫,它正在考慮未來的增長率而提前設計符合創造主未來需求的飛船。” “增長率……什么意思?是說要攜帶的東西也是在增長的?那到底是什么東西,這飛船到底要帶什么東西去哪里?” 李明都問。 機器人不能給予回答。 他從這個時候開始憂心忡忡。 第九波的調動隨之而來,中央宮殿居然被抽調了將近一半的人手。還留駐的機器人的工作量已經變成了原先的兩倍。 而這離開的一半人手里,在第十次調動中,有將近三分之一不曾回來。 回歸的機器人表明: “創造主們每天都在下令,任務量每天都在增多,創造主們設定了一個嚴苛的期限。組裝工廠正在加急生產我們的同類,但我們的數量在a03的核定中不能滿足最終使用。” 李明都看了眼那些盒子,盒子里的家伙連拋頭露面都不肯,卻要他為之奔波。 “可這些盒子是創造主的棲所,減少我們的數量,對于創造主們來說,難道不是件壞事嗎?” 機器人不明白李明都的意思。它們不做這種判斷,只服從單純的命令。 事態逐漸嚴重起來。每天門外機器人們走動的聲音都在變多。新生產的機器人們與原先不同,為了適應工作需求,被迫做出了功能閹割。 像李明都這一批機器人,不論是什么形狀的,都幾乎具有一個多功能工作平臺所應具有的一切。像是看上去很難移動的正方體具有飛行功能。像是蜘蛛或蜈蚣機器人也都具有全部的感覺器官。 但新的機器人有的缺失了聽覺嗅覺視覺等感覺器,有的沒有飛行滑翔功能,有的不具備外延性,有的壓根連移動都做不到,就是簡單的原始的工廠里的機械手。 李明都真正熟悉的他這代的機械手,其實可以自我延展,像蛇一樣在地上行動,甚至噴射氣體飛入空中。 但是到了這種地步,機器衛星仍然無法滿足創造主們的需求。 在今年發生的第十五次調動中,超過五分之四的機器人被要求離開中央宮殿崗位。 其中也包括了李明都、0234和72號。 他們被分配的任務各不相同。 李明都的任務與最初他詢問的機器人相似,是照料一個生態圈。但他并不需要前往第四衛星。第一衛星靠著先期機器人們的工作,已經在短短時間里叫一個新的生態圈拔地而起。 他前去的時候,恢弘的木星端坐在地平線上,遮住了太陽,只呈出一輪細窄的新月般的形狀。一兩顆月亮飛在木星的邊緣,即將轉入到世界另一側的黑暗。 在那巨大新月的前方,從玻璃隧道里遠望,可以見到一個橫跨數十公里的測地線穹頂。 這種測地線穹頂以一種微透不透明的材質構成,呈現出一種半球形的薄殼結構。細細望去,則能見到球形的表面上其實存在大量拼接的小的三角體的結構,這種結構使得應力能夠均勻地分散在全身。 這是個封閉的結構,唯一的入口在地底。里面的一切氣候環境條件都可以人工調節。 等走近了,可以看見穹頂之上,上百個機器人像是擦布或蜘蛛一樣正在爬來爬去。 李明都不禁想道這生態圈究竟養著些什么? 會是他所熟悉的花花草草嗎?那些梔子花、風信子、百合花,或者狗尾巴草、無名的野草,喬木、灌木又或者苔蘚地衣? 是他所熟悉的那些動物嗎?貓貓狗狗、大熊貓,老虎、獅子、雞鴨牛羊? 他滿是疑惑,沿著通廊復入地底。走過地底隧道,進入這生態圈的外層,隔著一層玻璃,他看到在玻璃內側溫室里茁壯成長的是一種像是油滴,又像是水泡,像是鐵銹一般的蘚,正在一起一伏。 好一會兒,李明都想起來,這是機器人們在木星大氣中所發現的—— 那附著在航天器殘骸表面的不明生物。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