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任務-《地球上的一百億個夜晚》
第(1/3)頁
木星擁有在太陽系行星里最為龐大的磁場,縱然是二十一世紀的數百年或數千年后依然如此。
而機器人所在的衛星首先是被木星潮汐鎖定。潮汐鎖定的意思是它永遠以同一面面對木星。換而言之,兩顆星星彼此之間是相對靜止的。
其次,它橫穿了木星強大的磁力線。它的巖石圈便不停地在木星的磁場中切割磁感線,產生了電磁感應現象。換而言之,這是一個天然的巖石發電機。而這巖石發電機足以產生四十萬伏的高壓與三百萬安培的電流。
這一電流在這群機器人控制衛星以后,便被它們所建造的幾乎覆蓋了這一衛星全境的地下基地所使用。
其中沒收集到的少許便會加強極光現象,散作滿天的煙花。
艙室沿著天梯上升,便處在一片極光爍影里。剛剛脫離衛星表面的中性云,就進入等離子通環。飛躍等離子通環的瞬間,無線形式的通訊會暫時終結。而等飛躍以后,通訊恢復,艙室已接近了歲星邊緣的云彩。
云彩偶然的散逸,會碰到艙室與絲弦的邊緣,輕飄飄地、像是若有若無的霧。
天空的四分之三被這巨大的月亮占據。比歐亞大陸更為龐大的云團在自相旋轉中,遮蔽了全部的夜色。
太陽的光線逐漸盈滿天空,那載滿機器人的小小艙室沿著絲線便從上升變作了下降,被霧氣籠罩的天地也越來越廣闊。
跌宕的風聲像是醉漢神志不清的嘮叨,它驚醒了機器人中最為特別的一位。
李明都在一種昏昏像是關機的狀態中抬起頭,茫然四顧,只見到天地盡頭的極光在宇宙的黑夜里亮得像是城市的燈閃。
底下漂浮著大片大片可能比月球、比火衛一更加龐大的氨冰云。毛茸茸的云層像是一片被太陽照亮才會有的金橙色的大海。而云層的邊緣,無數的云朵便像是浪潮一樣在海中激烈地翻滾、撕裂與變化。
絲弦懸在云層的頂端,猶如垂在海面上的釣鉤。
釣鉤的終點,有一個圓球似的魚餌。
魚餌一開始還很小,但隨著極速的接近迅速擴大,變成了一個面積可能不遜色于尋常小城鎮的超大建筑。
而這便是他們要抵達的第三觀測站。
只一會兒,艙室便沿著釣線進入了第三觀測站中。隨著一陣輕微的碰撞聲,它懸停在第三觀測站的上層。
a00的指令在這時傳到了每一個抵達第三觀測站的機器人的模塊里。他們紛紛從中走出。李明都看到有像是傘一樣的機器人,徑直從一條小道中離開,它的功能似乎是為了抵御射線,也可能是為了收集陽光。因此它的使命是前往觀測站的表面,像真正的傘一樣撐在觀測站的表面。
也有方塊狀的機器人。方塊狀的機器人的功能各不相同。
有的先是靠移動履輪進入第三觀測站的實驗室,然后便像是個真正方塊一樣嵌入到管子與管子的中間,再不動了。它可能負責的是化學物質的分析。
有的方塊,則同傘狀機器人一起,前往了第三觀測站的表面,但它和傘一樣不需要長久停留,而是像刷子一樣,依靠電磁懸浮的原理,在第三觀測站的表面材料上來回洗刷。
也有蜘蛛形的機器人。蜘蛛形的機器人壓根不像是蜘蛛,它進入可能是第三觀測站的中央后,便把自己的身體一攤開,像是一個靠在地上的米字,然后其他各不相同、也不能合并的管線一一連到蜘蛛的身體上。
原來,它負責的是連接與運算。
而李明都同樣很關注的蜈蚣形的機器人則出了奇。它壓根也不是什么生物機器,而是在觀測站的表面,腦袋嵌入觀測站預留的接口。那一節節的身體,便迅速地拉長,接著就垂入云海,像是風箏一樣斜斜地飄揚了。
人形的機器人這才明白過來,至少這幾個機器存在其他的目的,可能是因為確實相近,但又有單獨移動的需求,因此在節約的情況下,干脆靠攏了蜘蛛與蜈蚣的形狀。
但它們壓根不是蜘蛛或者蜈蚣。
疑問來到了這外表變得漆黑一片的機器人的運算體中,它不安地摸了摸自己的胸口:
“人形的機器人又要做什么呢?還是說我其實也不是人形的?”
科技的發展不是沒有參考來源的。它最大的參考就是廣闊的自然界,飛機學習了鳥類的姿態,流體形狀設計則學習了魚兒的身體。
他很快就知道了。
原因只在于,凡是人類能用的工具,人形的機器人都可以直接使用。凡是人類所可以工作的環境,人形的機器人都可以直接代替人類。
無需重新設計,也無需技術磨合。
換而言之,人形的機器人是為了直接代替人類工作,所制造出的某種過度,與那些補充人類工作的其他形狀的機器不在一個競爭的維度上。
應由人使用的工具,在第三觀測站的第二倉庫里到處都是,掛在柜子上,平躺在陳列架上,而向著他一字排開,里面有類似手槍與電鋸的需要握持與開關的東西,也有類似鞋子或者衣服的需要穿戴在身上的東西。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气|
闸北区|
延川县|
韩城市|
江门市|
花莲县|
汉寿县|
平遥县|
永福县|
饶阳县|
原平市|
尉氏县|
稻城县|
阳曲县|
砀山县|
阳信县|
方正县|
普陀区|
宁德市|
秭归县|
莎车县|
武川县|
彰武县|
仁寿县|
察雅县|
高陵县|
错那县|
开江县|
大邑县|
甘泉县|
芦山县|
西贡区|
钟山县|
崇义县|
依安县|
买车|
三原县|
汝南县|
乾安县|
昌黎县|
江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