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南行(二)-《漢風再起之帝國時代》
第(1/3)頁
火車在駛過陸安鎮(zhèn)(今澳洲北部戴利沃特斯鎮(zhèn))后,便再難見到叢林和草地之類的綠色景象了。偶爾駛過的一條條河流,大部分也是斷流的,只留下干涸的河床。車窗外,是無盡的荒漠和鹽堿灘,大片大片的黃色和赭紅土地裸露在外,讓人望之,不免心生乏味之感。傍晚的夕陽照在廣闊的紅土上,恍惚間甚至以為來到了一片非人類世界。
為了應對惡劣的氣候,陸安鎮(zhèn)及鐵路沿線的牧場、村莊里的諸多建筑都在地下或半地下,儼然一座座地下城。因而,火車上的旅客所看到的房屋和宅院就顯得較其他地區(qū)普遍低矮,而那些儲水池、蓄水罐,也全都是半掩封閉式的。
當然,囿于糟糕的環(huán)境,廣袤的荒漠地區(qū),人口是極為稀少,而且大多都沿鐵路分布,依靠粗放的牧業(yè)和簡單種植業(yè)為生。
相較于北方和東部沿海地區(qū),都是先有移民定居點,然后才陸續(xù)建立起農田、村莊、城市和工廠,最后再以及公路和鐵路,將其一一串聯(lián)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統(tǒng)一的國內大市場。
而內陸荒漠地區(qū),卻是依靠政府的投資和行政命令,先建立起鐵路和公路,隨后再將少許移民和國內民眾遷居于交通線沿線附近,除了保障和維護這些溝通國內大動脈的鐵路和公路外,就是要對廣闊的內陸腹地實施有效統(tǒng)治。
一些騎馬的牧人,在看到火車呼嘯而過時,會放肆地朝車上的旅客打著尖利的呼哨,或者高聲地吼叫,仿佛通過這種方式,證明在這片孤寂而荒涼的大地上,仍舊有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一些好事的旅客,將頭探出窗外,也跟著大聲地吼叫,以為呼應,同時也發(fā)泄長途旅行中的苦悶和無趣。甚至還有人慷慨地將一包包吃食或者一壺壺酒水拋出車外,丟給那些可憐的牧民。
“那些牧民除了日常生活可能會枯燥一點,但要說可憐,絕對算不上。”李延良對面那位學者模樣的中年男子笑著說道:“他們幾乎每戶人家都養(yǎng)了數十頭上百頭牛馬和駱駝,每年通過鐵路,將手里的牲畜賣出去,一年下來,輕輕松松賺一百多塊。這可比純粹種地賣糧食要掙得多!更不要說,他們在庭院里栽種的蔬菜瓜果,售賣給沿途的旅客后,又是一份額外的收入。”
“那是什么?”李延良點了點頭,隨即伸手指向鐵路線上旁邊豎立的一根根木樁,上面還掛著幾條線纜,隨著鐵路,無限地向遠處延伸。
“哦,那是電報線。”那名學者轉頭看了一眼窗外的線桿,頗為感慨地說道:“一種可以千里傳音的工具。從建業(yè)到長安,只要通過線桿上的銅線,便可以做到實時信息傳遞,毫無距離上的阻隔。”
“千里傳音?”李延良驚訝地問道:“就通過線桿上的銅線,就能遠距離的信息實時傳遞?”
“李校尉在海外服役四年,卻不知道國內每年的各種新鮮事物是層出不窮,讓人有目不暇接之感。”張會元笑著說道:“這電報還是去年十月間,由長安皇家科學院發(fā)明研究出來的。至十一月底,長安至大興的電報線路便架設完成,實現了電報的商業(yè)應用。隨后,在內閣工業(yè)產業(yè)發(fā)展部(由原工部分拆)的主導下,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架設電報線,據說要在三年內完成國內所有府城的電報連通,五年內,實現所有縣城的電報連通。”
“這個……電報,可以跨海架設線路嗎?”李延良聽罷,立即敏銳地意識到這種新型聯(lián)絡工具,將極大地改變未來的戰(zhàn)爭模式,只要在戰(zhàn)事前方架設這種電報線纜,后方的指揮部,或者后勤支援部門,當可實時收到戰(zhàn)場傳來的信息,并據此做出積極有效的應對。
此乃“神兵利刃”呀!
若是往政治和經濟方面引申,那也絕對具有極高的戰(zhàn)略意義,它可以將海外分散的直屬領地和間接統(tǒng)治的殖民領地交互連通在一起,與本土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果說,電報的發(fā)明代表著人類通信進步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那么海底電纜的研究和開發(fā)則是具有同等重要意義的另一個里程碑。一個促進國內的通信,而另一個則有可能把各國,乃至全世界連接起來,縮短人類之間的接觸距離。
要知道,即使齊國速度最快的蒸汽機輪船,從印度返回漢洲本土,也需要一個月的時間,而要等待本土做出具體指導和部署,并帶回相應的命令后,時間可能已經過去兩個多月了。一場宏大的戰(zhàn)役,從發(fā)生到結束,可能僅僅只需要幾天,或者幾個小時。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鱼台县|
SHOW|
拜泉县|
盐城市|
吉安县|
广州市|
临沭县|
双城市|
屯门区|
岐山县|
尉氏县|
青州市|
如皋市|
定兴县|
屏山县|
东山县|
珲春市|
广灵县|
汽车|
景泰县|
澄迈县|
天镇县|
即墨市|
屏边|
开平市|
咸丰县|
元朗区|
沈丘县|
湾仔区|
鄢陵县|
通道|
汝州市|
沙湾县|
龙海市|
始兴县|
万山特区|
淮南市|
泸州市|
新巴尔虎左旗|
思茅市|
睢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