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王文龍問:“你為何叫我做王山長?”
張氏回答:“小女子乃是坤班子字科的學徒。”
“原來如此。”王文龍點頭。
這張氏是游思存去歲到南京跑生意時遇見的坤班學生。
坤班以培養(yǎng)戲班運營人才為目的,教育出來的女子知書達理、能寫會算,有一股大小姐般的書卷氣,更重要的是在女子戲班中培養(yǎng)了相當獨立的人格,對于這時的大明男性來說,屬實是新奇的很。
游思存笑道:“我之前卻沒機會說,多謝建陽給我教出的好夫人。”
游思存也是一見張氏就迷上了,死纏爛打才把張氏追了回來。
游思存在莆田有個童養(yǎng)媳,張氏頗通情理,且能幫游思存做生意,游思存愈發(fā)敬重,于是把張氏養(yǎng)在做一個以夫人相稱、獨開門戶的外宅。
今天到來的客人還有許多,海五路的商人、來打狗港辦事的書院先生、明軍旗官等等。
凡是道場者,無不傾慕的前來與王文龍見禮,王文龍一一應(yīng)付,光是招呼人就累的不行,干脆拉著游思存聊天,等到菜上桌才雨中人一同入席。
招待宴席就布置在游家的花園中,島上產(chǎn)木頭,游家吃飯的桌子都是一水的臺灣紅檜,這種木頭是臺灣的特有樹種,新上漆之時殷紅如血,流光溢彩,游家也并不以為珍惜,紅檜在此時的阿里山上還有上百萬棵,以正常的使用量根本砍不完。
前世臺灣的紅檜是在甲午割臺以后被成批量砍伐運送往日本才走向滅絕,阿里山的紅檜樹一度供應(yīng)全日本的木材市場,五十年間原本漫山遍野的千年老樹被砍到只剩下幾十棵。
眾人入席,最先端上桌的兩道菜是:每桌一盆米糟燉羊肉,一大盤用井水鎮(zhèn)過的冰荔枝。
此時正是盛夏天氣福建素來有吃荔枝過大暑的習俗,用燥熱的荔枝配合溫熱的羊肉和米糟,目的是強補元氣,好挨過接下來的暑熱。
游思存家培養(yǎng)出來的荔枝品種,上過福建各荔枝名品榜的“游家紫”也被游思存帶到臺灣島上,今年是嫁接過后第一年豐產(chǎn)。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