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當年黃體仁和徐光啟是同屆進士,而且黃體仁的排名還更高,原本李廷機是想要黃體仁進入翰林院的,但黃體仁主動表示“某老矣,不足辱此選。”主動將翰林院的機會讓給了徐光啟,自己則降一檔成為了刑部主事。 這里頭當然有徐光啟曾經是黃體仁的徒弟,兩人又都是上海同鄉的原因。 但一般人真做不出黃體仁這樣的選擇,以這年代的平均壽命,黃體仁六十歲就要考慮養老的事了,翰林院的官職清閑無比,黃體仁完全可以在京城頤養天年。而他選擇的刑部主事不光本職工作累人,過上幾年還要外放,很可能直接死在任上。 只能說黃體仁做這事兒不是為了名聲,而是真的認為翰林院在為國養士,他年紀大了,不想耽誤國家取材。 王文龍又看看其他不愿靠近的官紳,甚至連狗皮膏藥似的劉應槐都沒有主動和黃體仁搭話,問李新道:“別人為何不過來呢?” 李新道:“大概是因為黃知府為戚繼光請謚號之事……” 名將戚繼光當初是張居正的門下,萬歷皇帝對張居正的憎惡連帶到了戚繼光身上,戚繼光病逝之后,萬歷不聞不問,戚繼光的尸首停靈兩年,直到他兒子專程到京城請求恤典,朝廷才下詔祭葬,但始終沒有按照禮制給予戚繼光謚號,好像是將此事忘了。 戚繼光就是登州人,但之前的知府一直不敢碰此事,直到黃體仁上任,他打聽到此事立馬就收集了一大堆戚繼光的立功材料寫成折子,提醒萬歷皇帝給戚繼光賜謚號。 李新道:“官紳皆怕圣上怪罪此事,故而不敢和黃知府親近。” 王文龍也忍不住嘆了一口氣:“直臣不好當吶。” 就萬歷那個算小賬的性格,怎么可能是真忘了給戚繼光追加謚號?黃體仁也不可能不知道皇帝的心思,只能說他是真正直,為了替戚繼光恢復名譽,敢于賭上自己的烏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