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種情況下,無論是軍需制度改革還是多發糧餉,大部分都只能進入遼東上層階級的口袋,改變不了遼東守軍沒有戰斗力的現實。
那時的蒙古和女真戰斗力并沒有變強,之所以能夠不斷進入內地劫掠,就是遼東治理崩潰造成的結果。
李成梁是遼東局勢的轉折關鍵,他破局的方法就是養私兵。
李家軍的主體是跟隨李成梁的一群遼東兵士,他們原本在食利階層之外,哪怕隨著李家軍的壯大,也吸引了如祖家這樣的遼東望族投靠,但祖家當時只不過是小地方的豪門而已,和都司級別的望族比不了。
李成梁團結了這一群私兵,讓李家軍為了自身的榮華富貴而戰斗,加上當時蒙古人和女真人的組織度還不高,李家軍很快就在對抗入關劫掠的蒙古人時獲得了功績。
接著李成梁便打通了和京城的關系,京城中的官員們也希望遼東的局勢能夠變好,于是繞過遼東原有的食利階級,通過新的開中折色法為李成梁輸送糧餉,李成梁拿著糧餉養更多忠于他的李家軍,用更大的實力去獲得更多勝利。
整套鏈路循環起來,李成梁的實力越來越強大,最后他又反過來利用李家軍整頓遼東都司,于是李成梁最終可以組織遼東的力量修筑邊境堡壘、開市交易,還可以進行軍隊改革,推行新式火器。
這一整套改革遼東的方法的關鍵就是李家軍,而李成梁也必然成為一方軍閥。這方法當然有問題,但就是萬歷年間治理遼東的版本答案,往回推二十年,如果當時把李成梁趕下來,換一個沒有軍閥氣息的人坐鎮遼東,遼東的局勢立馬能垮。
“遼東的治理需要這樣的手段?那為何現在又不行了?”李成梁問道。
“寧遠伯以為這幾年朝堂上為何越來越多人彈劾李家?”王文龍反問。
“為了求官,為了揚名。”李成梁道。
“這回答算是正確,但卻說的不夠深入,”王文龍解釋說道:“那些文官抨擊寧遠伯的確是為了揚名,但朝堂上只要抨擊寧遠伯以及李家就能揚名,說明寧遠伯的遼東治理已經得罪許多人。寧遠伯想想,這些人總不能都和遼東有利益相關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