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七百二十四章 航海家的搖籃-《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


    第(2/3)頁

      王文龍在龍用開海公司開發(fā)永明城的時候主張成立海員學堂,合情合理,而且未來將有大用。

      就拿遼東三道防線之中的東江鎮(zhèn)來說,本質是依靠登萊海域的補給線,一旦遼東打起大仗,在山東登州、萊州兩地會有大量的水軍缺口,這些都是海員學堂學生的用武之地。

      另外海員學校更重要的目的是培養(yǎng)開拓海疆的人才,航海是一項高度專業(yè)化的工作,光靠福建的那點海主是遠遠不夠的,如果中華要進入大航海時代,航海家的培訓勢在必行。

      至于海員學堂的選址,王文龍在山東時跟著毛文龍一起走了一趟登州沿海,已經(jīng)看好了地方。

      他打算未來海員學堂就辦在威海衛(wèi)衛(wèi)所城外,一條海峽相隔的劉公島可以作為學校的訓練基地和造船廠所在。選威海作為學堂的地址,不只因為小王的歷史情懷,還因為幾十年的登萊海運封鎖,導致威海這個天然良港。現(xiàn)在人口凋敝,那地方的地價是真低,顧憲成。花一千二百兩在常州只能買到十幾畝地建東林書院,而王文龍這一千多兩放到威海衛(wèi),估計能劃下幾倍的土地來。

    
  其實海員學堂的另一個優(yōu)良選址是金山衛(wèi),這地方就是后世的大連,比起威海還更靠近登萊海道運輸線,但雖然王文龍極力消除關內百姓對于遼東人的歧視,王文龍卻也是真怕遼東的衛(wèi)所體系。

      衛(wèi)所制里頭是成體系的擺爛,不是一兩個出色的個體人才可以解決的。王文龍真不敢把學校放在遼東,哪怕學校里的教職工都有向善之心,但他們也多半扛不住地域文化的壓力,原歷史上明末外省的軍隊想要來遼東打仗都呆不住,如果把海員學校放在這里過不了幾年也多半會被遼東人所把持,甚至排擠外來學生,把教學事務搞得一團亂。

      而且遼東的學生數(shù)量也實在太少了,把學校放在山東的好處就多得多。

      對于山東的關內百姓來說,讀書的首選自然是去考功名,讀書當水手不會是權貴之家的選擇,如此就能保證學校里招收的大多數(shù)是普通家庭的子弟,學校也能夠把重心放在踏踏實實的學業(yè)上――這年頭大多數(shù)書院都是黨爭的角力場,王文龍可不想把自己的學堂變成那樣。

      就算真有一二奇葩的權貴子弟進入了海員學堂,因為他們的人數(shù)太少,也不會改變學堂里嚴謹?shù)慕虒W風氣,這些權貴子弟如果真有能力承受學堂里的教育,那反而是好事。

      歐洲的航海家中有不少就是對海洋有興趣,且掌握了扎實航海功底的貴族。貴族航海家容易獲得資金支持、能夠承受失敗的成本,更樂意去探險,比起普通家族的子弟往往更有成就。

      至于師資,王文龍打算托李國助去招募,這年代的舟師船長在船上地位的再高,回到陸地上也就是技工階層而已,不少人年紀大了之后不能出海就只能在家中閑著,這些富有經(jīng)驗的老船家多半是很樂意找一份學堂先生的工作的。海員學堂有了龍和盛和龍洋開海公司做背書,想要招到優(yōu)秀的水手、舟師、執(zhí)斧做先生定然容易。

      隨著航海事業(yè)的興旺,海員學堂的出現(xiàn)正當其時,王文龍在這之中不過是提供些名聲、做些規(guī)劃,但未來海員學堂一旦成功,他肯定會作為學校的奠基人而享受極大的回報。

      這也是穿越者的福利,個人能力不需要有多強,只需要知道趨勢即可。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江市| 泸西县| 大兴区| 波密县| 绥德县| 大竹县| 百色市| 营口市| 泸西县| 方山县| 名山县| 汉沽区| 大渡口区| 德钦县| 宿州市| 洛川县| 高邮市| 礼泉县| 南昌县| 西藏| 德庆县| 雷山县| 佛坪县| 土默特右旗| 通辽市| 梨树县| 阿拉善右旗| 宿州市| 盐城市| 高唐县| 将乐县| 安远县| 鄂托克前旗| 北票市| 屏东县| 咸宁市| 宜宾市| 梅州市| 长宁区| 满洲里市| 武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