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甲骨文研究會的名聲雖大,但這一年來的運營狀況卻著實不算好。去年要不是王文龍幫忙,使得研究會脫離浙黨的控制投入東林名下,甲骨文研究會能不能存續都是個問題。
而即使勉強保住了研究會,自從沈一貫去職后,朝廷給甲骨文研究會的撥款就從來沒有給夠數過。
現階段,大家做甲骨文研究會的會員,名聲上雖然好聽,但是經濟上其實并沒有什么幫助。
甲骨文研究會的成員并不都如董其昌、趙一樣出自富裕之家,其中很多人都是有才卻無產的貧士,就比如董斯張,雖然因為受教育水平高,日子過得比普通人要好得多,但是還是需要靠給人寫書掙錢養家,哪怕他再愛好考古學也沒有多少時間能夠投身于考古研究。
王文龍給他們的課題錢雖然分到手上只是幾兩銀子,卻也足以讓他們每年能夠抽出個把月,用于專心的研究、不用為稻粱謀。
董其昌和范允臨這些研究會的領導就更感激王文龍了,三千兩銀子里有兩千兩會被用于資助安陽和遼東的考古。
之前兩地考古工作都是研究會到處去化緣才能湊足路費,參與考古的隊員們自己還要出一不少錢,有了王文龍的兩千兩幫助,董其昌和范允臨的化緣壓力都會小許多。
所以董其昌說甲骨文研究會一年的運作十分困難不是假話。
這一年研究會明明各種缺錢,卻還承擔了自己作為皇家學會的責任,遠出塞外去挖掘古物,甚至還要頂住說他們是“偷墳掘墓”的輿論壓力。
董其昌笑呵呵的聽著眾人歡呼,對王文龍道:“建陽,你還是說兩句吧?!?br>
王文龍在眾人的叫好聲中站起身來,舉杯說道:“話我不多說,只希望列位都好好做研究,能夠在研究會中一展才華!發掘國故,為我中華文明增光添彩!滿飲此杯!”
“為中華之文明!滿飲!”眾人也都激動大喊。
王文龍又道:“紅山考古發現的成果越來越多,明年開春研究會就又要組織一次遼東的考古隊,招募隊員的工作過幾日便要開始,我相信只要給研究會十年時間,我等定然能夠還原出一條上古之中華文明在遼東傳承的脈絡,屆時咱們還要走出遼東去,出大凌河,進蒙古!”
“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