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少作家都試圖模仿王文龍的做法,開始寫生活化的小說。 但小說的寫作方法發展也是和科研發展一樣,后人不斷模仿前人,并且在前人作品的基礎上做出改良,才會有新風格出現。 《東人平生錄》雖然只是一本小說,但是他的寫作手法卻是王文龍在借鑒了許多后世的家族文學之后總結出來的。 后世看多了家族文學,就會發現家族小說是有常見套路的,比如家族文學的人物模板:妯娌關系不好、不成器的大哥、外地來投靠成為兒媳婦的漂亮姑娘、頭腦精明但會做錯事的小兒子,這些全都是百年家族文學發展從作家一步步總結出來的。 王文龍在寫作之時也是借鑒又借鑒,抄了又抄。 而此時人沒有《闖關東》《京華煙云》《白鹿原》《人世間》這些作品打底,想要直接想出適合家族文學的套路,其難度無比之高。 伴隨著《東人平生錄》的火爆,《管窺》也成功在北方文壇站穩了腳步。 王文龍并沒有想利用這份報紙做什么具體事情,因為京城這地方實在是太敏感了,沒有政治團體背書,媒體的任何政治傾向都可能給自己帶來麻煩。 可即使是如此謹慎,《管窺》發行量上去之后還是難免招來了非議。 《東人平生錄》第二期連載結束并取得巨大轟動,很快就引起了朝廷的重視,遼東百姓這個題材天然就帶有政治性,東林黨開始借助此書的熱度討論朝廷的遼東政策。 萬歷沒有對朝議作出回復,但是卻關心《東人平生錄》以后的內容發展,他得知道王文龍寫作此書有沒有政治目的。 《東人平生錄》第二期連載剛發出來不久,王喜就親自上門了。 …… 王喜穿著一身道袍,春風滿面的走進王文龍在南京的宅院,笑道:“建陽先生,數月不見,又有大作出世了。” 太監出門見客,穿衣服也是有講究的,如果是想要以等級壓人,那便是一身內監服裝。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