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王文龍點點頭:“李如梅這封信就是讓我們閉嘴,既然寫了這封信,他們怎么可能沒有動作?遼東其他官員對于此事如何想?”
毛文龍嘆氣說:“這正是我所疑惑的,中低層的武官普遍難以理解,但是上層官員卻都對之采取贊同態度,同意遼東要撤邊自守,便是當今遼東巡撫趙大人也做如此之想。不過我聽說京城中的官員對此多有不同意見,或許再拖延幾個月,京中就會有人來阻止。”
王文龍聞言嘆氣道:“靠著京城官員多半不可能了……”
毛文龍頗為疑惑:“先生可是在京中聽到了什么風聲?”
“風聲沒聽到,”王文龍道,“但據我猜測,此時不是趙楫一個人敢做的,他背后還有支持的勢力。”
毛文龍聞言一呆,“先生是說……當今圣上?”
王文龍點頭:“多半如此。”
王文龍當然是根據歷史資料得出的結論,歷史上遼東總兵李成梁、遼東巡撫趙楫共同上書請求放棄寬甸六堡,然后就大刀闊斧的干了起來。
六萬多戶百姓十幾萬人口的強制遷移是個相當大的工程,他們甚至把許多人口都丟在六堡任由女真人收去,這不是一個巡撫一個總兵能承擔的。
剩下的證據則是,一年之后,熊廷弼巡按遼東時一方面督促遼東抓緊準備戰略物資,另一方面他調查了六堡之事便上書彈劾做出此決定的李成梁和趙楫,但萬歷皇帝對兩份上書都不做回應。
考慮到熊廷弼是獲得萬歷信任的巡按,萬歷對于遼東的情形也十分關心,那么皇帝對于撤防六堡的態度就很值得玩味了。
后來朝中官員對于撤防六堡的意見實在太大,趙楫自己選擇辭職,而接任他的遼東巡撫張悌居然以生病為由辭不赴任。
張悌顯然是不愿意去遼東背鍋,張悌可是此時的大同巡撫,他非但是個能臣而且管兵管民,位高權重,能讓他都不敢插手的官職,背后沒有皇帝搞鬼,幾乎不可能。
至于萬歷皇帝為什么支持放棄六堡?王文龍以有限的史料判斷,萬歷的目的大概是為了防備蒙古人。
圍繞大明北部邊境的草原部落經過一批領袖去世,此時一年時間過去,新的領袖也正在收攏自己的權力。
萬歷三十五年的當口,內喀爾喀蒙古的大汗炒花,已經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也許萬歷皇帝以自己對于軍事的了解認為炒花才是遼東最大的威脅,所以同意了撤防。
在萬歷皇帝的視角去想這道理也很通順,六堡本來就是李成梁幾十年前新建的戰略堡壘。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