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利瑪竇在京城洗禮了四十多個太監和宮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王喜,此君在文人和太監之中都有較好名聲,更重要的是他的位置極其重要:王喜的養父是王安,他自己又是萬歷皇帝乳母客氏倚重的太監:客氏的對食對象叫魏朝,魏朝有個親信叫魏忠賢。 王喜在明朝留下的史料不多,反倒是在基督教早期的筆記之中留下許多記載。 傳教士的記載之中普遍稱王喜為人和善而且非常虔誠。 傳教士能對太監有這樣的評價十分不易,來到大明的傳教士早期對于太監群體非常歧視,認為他們是缺乏了男性氣息的畸形人,“沒有權利受上帝的蒙召”。 王喜以為天主教中的人都把他當做兄弟,也在宗教之中找到了極強的歸屬感,卻不知道耶穌會士一度反對為他洗禮,還是利瑪竇表示要在大明傳教必須要交好太監,一力主張,王喜才能入教。 不過耶穌會士的這種執著也堅持不了多久,當他們發現太監入教能給自己帶來的幫助之后,很快就樂于接受太監入教,還鼓勵在宮中的太監傳教。傳教士對于太監群體的描述也一改之前畫風,怎么夸怎么來。 比如南明小朝廷里的權閹龐天壽,參與吳楚黨爭,讒殺孫可望,妥妥一個王朝末年的惡太監,卻只因為他信奉天主教就被傳教士夸成了一朵花。甚至后來的教會史學家還在天主教中國傳教的相關史料中寫龐天壽“為明盡忠,誓死不二”“輔佐永歷十二年,赤心忠肝”――龐天壽最后都逼永歷禪位了,還赤心忠肝呢?這群天主教傳教士為了給自己貼金,真是啥瞎話都敢編。 這還是南明的史書,有大量史料記載教會史學家都敢這么編,南美等地的歷史事件許多都只有傳教士的筆記作為記載證據,其中有多少歪曲篡改可想而知。 不過身處其中的王喜并不知道這些事情,他樂滋滋的生活在耶穌會為他編造的幻夢情景中,一路上還每天抽出時間念經禱告,虔誠的不得了。 幾天相處下來,王文龍也明白為什么鄒義會派王喜到江南去做掌柜,這人的確性格溫順,在太監之中算是相當樸實的,能堪大任。 前世歷史上隨著魏忠賢整倒王安,王喜也再無記載,多半和自己的義父一塊陪葬了。而在這個時空他被外放南京,不知道能不能逃脫被后宮斗爭牽連的命運。 就在王文龍和王喜南下的時間中,大明也發生了許多大事。 四月初萬歷皇帝舉行內閣廷推,其實也就是走個過場,廷推之中葉向高、李廷機、于慎行三人正式被確定為下一屆內閣成員。 其實萬歷皇帝心中還有一個閣臣人選,名叫王錫爵。王錫爵曾經做過閣老,爭國本時他暗中同意萬歷皇帝的“三王并封”,結果和萬歷的書信被流傳出去,朝中輿論大嘩,為了保護萬歷,王錫爵辭官回鄉?,F在新一屆的內閣即將成立,萬歷又想撈當年在朝堂斗爭中為他擋下攻擊的王錫爵入閣。 新一屆的內閣中葉相高是東林大佬,李廷機中立,于慎行屬于朱賡、沈一貫一派,本來的格局就是葉相高、于慎行對抗,當年把王錫爵罵走的人,許多都是今天的東林骨干,東林黨和王錫爵極不對付。如果王錫爵入閣,東林的權力將受極大損害。 于是東林黨的動作就來了,萬歷寫信給王錫爵邀請出山,王錫爵三次推遲。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