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王文龍對鄒義的一番話,說的鄒義將信將疑,對于王文龍所提出的那些激進哄騙的方法,鄒義全都不敢用,而是選擇了最穩重的辦法,鄒義打算公司現階段先放些貸款,組建船隊,下一階段再看有沒有機會出海占領港口。
對鄒義這穩重的做法,王文龍也不好多說什么,他甚至有一種自己在教一個老實商人學壞的感覺。
鄒義這也是剛剛開始做生意才會如此謹慎小心,等時間一久,有些招數他該用也會用上的。
王文龍回家休息了兩天,朱常洛終于派人來到盔甲廠查看情況,來觀看實驗的東林黨都是知兵的人物,在實際看過米尼彈和線膛槍的演示之后幾人都是大受震撼,連忙回去匯報朱常洛。
新發明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朱常洛和東林黨很快接受了王文龍的提議,決定將此發明呈報上去,而王文龍這邊則同意幫助太子訓練出幾個人才,屆時他們都能以“槍炮專家”的背景負責制造米尼彈和線膛槍,為太子在工部和軍隊拓展勢力。
東林黨運作之下,王文龍發明了新式武器的消息很快便在京城傳開,萬歷皇帝也同意派官員前來觀看武器演示。
被派來幫助王文龍的兩個東林人物都是熟人:徐光啟和梅之煥。
見到這兩人出現在演武場中時,王文龍也是一臉懵,跟兩人打了招呼,便委婉詢問為什么不派熟悉武藝的官員前來?
徐光啟和梅之煥對視一眼,梅之煥笑著表示:“建陽或許不知,我倆都是自幼習武。”
等到兩人一番解釋,王文龍更懵。
梅之煥出生麻城世家,從小喜好騎射,還當過一段時間的游俠兒,他十四歲時御史到部中檢閱武備,碰上梅之煥騎馬沖進校場,御史生氣,讓他和手下的材官比武藝,梅之煥九射九中,長揖上馬而去。
如果說梅之煥還只是個騎射技能比較強的世家子弟,徐光啟的故事就更離奇。
徐光啟從小身子就健壯,還得人傳授,幾歲之時就在落雪后的松江城墻上練武,城跺沾上冰雪十分滑溜,而幼年的徐光啟身居幾十米高的城墻上毫不害怕,踩著城跺縱躍,經常一上午就圍著松江府城跳一圈,高興了還翻倆跟頭。等到他十幾歲,輕功大成,“讀書龍華寺,飛陡塔頂,與鶴爭處,俯而嘻。”
徐光啟笑著說:“我青年時由松江至肇慶、韶關教書,穿州過府,全靠一柄佩劍防身,若沒些本領早叫強人擄去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