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 武清侯-《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
第(3/3)頁
在李氏被封太后之后,李文松也得以出宮,如今封了錦衣衛指揮使。
李文松從小在后宮生活,吃過的苦明顯比李文全多,見識也更廣,還進過內書房讀書,在太監里也算是個有本事的。
李太后信佛,然而李文松卻是入了道籍的全真派武當山凝虛觀觀主。
萬歷皇帝年輕時祭拜武當山和祭拜五臺山的李太后打對臺,李文松就在那時轉而學道,明顯是為了家族考慮。
這人不像李文全一樣眼高于頂,反而一上來便同鄒義和王文龍寒暄,李文松故意聊起當年在內書房讀書的舊事,和同樣在內書房讀過書的鄒義找到共同話題,場上氣氛很快熱絡起來。
三人聊的熱絡,這時場中又進來一對父子――周藩的鎮國將軍朱勤煉,和朱勤煉的兒子輔國將軍朱朝。
王文龍原本不知道京城宗室的情況,前兩天還好奇詢問鄒義這些宗室怎么不在藩地而會聚集在京城?
鄒義給的答案非常簡單:“來要錢的。”
聽鄒義一番解釋,王文龍也明白了,這都得怪大明的宗室制度太奇葩了,滿清的宗室制度一度被人說成落后,然而卻已經是在大明宗室制度的基礎上改進了的。
朱元璋當年規定的宗室制度是:皇上的兒子都封做親王,親王的兒子中嫡長子繼承親王王位,其他兒子全都封郡王。
而且親王郡王全都可以由嫡長子按次序繼承。
這叫什么?世襲罔替!
在后來的滿清“世襲罔替”是八大鐵帽子王才有的待遇,而在明朝,任何一任皇上的兒子,包括皇上兒子的兒子,無論親王郡王都有這樣的待遇,結果可想而知――大明的王爺滿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