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北京城外的驛站畢竟是天子腳下,條件其實已經不錯,西北邊境上的驛站受的苦楚才叫大,那地方百姓窮困,偏偏戰事綿延,前往西北邊塞的官員絡繹于途,這個將軍那個御史的,吃也把西北的驛站給吃窮了。
王文龍一路坐車到了京城,在城外五里單堠處的驛站交還了馬車,見到車輛完好,馬匹沒有掉膘,接收的驛站吏員滿眼驚訝。
驛站的牲口借給官員使用,如果用死了官員是要賠錢的,但若不死而是累病了,驛站也沒有辦法和官員多做計較,所以官員們使用公家的牲口都本著一個只要不累死就行的底線。
只看王文龍沒有虐待牲口的作為,驛站小吏就已經滿心感激,心想這年輕的王舍人還真是個好人。
王文龍帶著隨從進入城中,先到鴻臚寺掛了號。
覲見皇帝可沒有那么簡單,所有準備覲見皇帝的官員都要先在鴻臚寺學習禮儀。
鴻臚寺得知王文龍到來也會對宮中匯報,根據禮儀訓練的時間,適時安排王文龍覲見。
王文龍是萬歷皇帝點名要見的人,自然搶先安排了學習禮儀的時間,這樣的設置倒是方便,王文龍也不用再跑其他部門,老實做禮儀訓練,等宮里的通知就好。
王文龍報完道,正打算回中書科跟領導打個招呼,他還沒出鴻臚寺側門,就見門口站著兩個一臉笑容的人。
王文龍快步走上去笑道:“子先,你怎么找來的?”
徐光啟笑道:“我已散館,現在這幾天都在等待建陽呢。”
王文龍徐光啟當了三年翰林,在這期間于京城之中弄了不少的數學研究,還在北方弄了一個物理分社。
今年徐光啟的翰林館期滿告散,被授予翰林院檢討之職,這官職非常清貴,徐光啟只是個三甲進士,按理很難留在翰林院這樣的清流衙門里,能得到這樣的官位,可見徐光啟在京城圈子里混得不錯。
這還得仰賴于徐光啟曾大江南北游歷給人家當教師,練出了一套日子人的生存本事。和北京的同僚相處的好,留在翰林院還不算奇特的,其他的窮翰林自己日子都過不下去的時候,徐光啟居然已經將父親徐思誠接到北京居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