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眾人紛紛點頭,既是佩服沈的見多識廣,也暗暗思索這一新鮮的改編方式。
這年代的戲曲才剛剛被接受成為文學創作的一部分,但是地位比之小說更加低下,戲曲作家往往直接從小說之中選取故事加以改編,白蛇傳這種完全背離小說原意進行再創作的改變方式,對此時人來說簡直是開辟了一條新的創作思路。
眾人討論到白蛇傳的劇情,看完戲還沉溺在情節之中的李玉也忍不住插話:“列位先生不覺得《白蛇傳》最有意思的乃是它的人物關系嗎?”
他道:“這白蛇傳之中不渲染什么三綱五常,忠孝節義,便說要倡導夫妻和睦,但那白娘子和許仙還在斷橋上大吵了一架。偏偏如此卻依舊讓人覺得白娘子和許仙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之所以如此,只是因為白娘子和許仙兩人的情感都很似真人,我等日常所見之夫妻,哪有照著三綱五常生活的,還不是時不時磕磕碰碰,但依舊互相扶持,白蛇傳將這一關系搬到戲臺之上,于是人物一下就活了,比之那些道德夫妻反而要動人的多。”
“又說白蛇傳中的其他人物也有真實面貌,就比如許仙一家之中的許大娘,她知道白蛇本是妖身,但是卻十分理解白娘子,與弟婦惜別之后還幫助撫養許士林,而且回到家中就對許仙破口大罵,聽她這段詞:‘大娘此刻怒重生,怨罵兄弟沒良心,你妻何等來帶待你,敬重夫主勝如賓’,這人物多像是日常所見的婦人?”
李玉道:“白素貞罵許仙,觀眾罵法海,只因這些人物都是活靈活現。取法現實,直入人心,我以為這就是《白蛇傳》真正動人之處。我等生活日用之中,有何等多的情感,為何舞臺之上卻只為那三綱五常來張目?”
“戲既然是唱給凡夫俗子聽的,正應該多講些這樣凡夫俗子的話語,多用些這等凡夫俗子作為戲臺上的人物。”
此言一出,船上的文人們瞬間佩服。
李玉是什么人物?此君乃是歷史上明末的重要劇作家,雖然沒有到李漁的境界,但也是幾十年間之翹楚,所寫的《一捧雪》《占花魁》《清忠譜》一直到后世,都是各大曲種的傳統劇目。
李玉的作品最利害就在于描寫人情世態,他的筆觸往往用于描寫富豪之家貪富欺貧的丑狀、歌頌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努力,反映的是此時江南市民階層的思想意識。
也因此李玉的作品在江南流傳甚廣,他的劇本集被江南文人稱贊為“騷壇鼓吹,堪與漢文唐詩并傳不朽”的佳作。
李玉一針見血指出了《白蛇傳》能夠成功的真正原因,就是白蛇傳的故事,足夠貼近現實生活給觀眾帶來極強的代入感,而不是刻板的說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