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王文龍看著這漂亮的小船,大概認出這應該是葡萄牙人根據阿拉伯三角帆船改造出來的卡拉維爾帆船,這種船在澳門十分常見,優點是方便在近海航行,船身輕快,缺點則是貨倉實在太小,而且由于質量太輕,抗風浪性非常差,難以深入遠洋。不過以此時大明水軍的戰法,用這種船作為指揮艇追擊海盜實在是太好不過,比大明常用的快艇更加輕便。 這艘打著沈有容旗號的卡拉維爾帆船駛進碼頭,早在岸邊等待的鎮海衛水軍連忙上去幫助卸貨。 沈有容如今已經升任參將,下轄著好幾個游擊、把總,越發的有大將風度。 他下船之時引的岸邊迎接的南直隸官員一陣討論,因為沈有容身邊居然還跟著兩個身穿大明武官服飾的歐洲人。 沈有容就像這年頭有能力的武官一樣,都頗喜歡炫耀,見到眾人的驚訝不禁洋洋自得,特意跟身旁那個歐洲人說:“歐明,讓胡安把船只停好。” “是的,沈軍門。”那名叫歐明的歐洲人連忙應答,說的居然還是官話。 南直巡撫看的目瞪口呆,上前笑道:“沈將軍果然是廣納英才,居然連歐洲武人都歸于將軍麾下。” “哪里哪里,”沈有容笑著說,“我大明位居天下之中,歐洲人有機會如何不來歸附?” 王文龍也笑著上前打招呼:“沈將軍,”又對那“歐明”笑道:“卜加勞先生。” 那叫歐明的歐洲武官王文龍還真認識,就是卜加勞炮廠廠長伯多祿卜加勞的四兒子,幾年前還是他為卜加勞和徐學聚牽的線,讓卜加勞送個孩子去福建當官。 卜加勞的四子從小就長在澳門,能說一口廣東口音的大明官話,他本來就沒回過葡萄牙老家,對于大明十分有親近之感。 更何況卜加勞家族雖然在澳門地位不錯,但始終也就是個工廠主,根本沒機會混到貴族頭銜。而大明的制度則和貴族制的不同,勛貴之家并不是絕對受重視,反而是依靠功勞和科舉成就的文武官員才是國家真正的統治階級,能夠當上大明的官員四舍五入也相當于大明的貴族了,甚至管的人比貴族更多。 卜加勞的四子因此鐵了心在大明效忠,他自己給自己起了個名字叫做“歐明”,把姓也簡寫成了卜,如今他在大明的正式名字已經叫“卜歐明”了。 南直隸的官員對于前來南職剿匪助戰的沈有容十分重視,在衛所城之中開了三大桌席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