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人多口雜、眾口鑠金在晚明已絕對不是夸張的形容,就比如說原歷史上董其昌的“民抄董宦”事件怎么起來的?
董其昌的兒子董祖常搶人仆女,董其昌花錢找人已經給調解好了,本來早已結束,卻被秀才傳謠言說董其昌自己搶人妻女,而且還把這謠言傳的滿江南都是,接著又有好事者將這件事情編成戲曲《黑白傳》到處傳唱,讓許多松江百姓都以為董其昌自己才是搶人子女的老色鬼。
董其昌的兒子搶人子女雖然丟臉,但也不過是紈绔的富二代行為,說出去事實沖擊力不算強,而把這屎盆子扣到董其昌腦袋上,百姓對于董家的惡感瞬間就暴增。
面對這樣的造謠,董其昌害怕起來也只能先找關系揪出了寫這個戲的書生到衙門對峙,此時這書生又突然暴斃,書生的家人堅稱此人是被董其昌所逼死的,把整個故事傳得更加邪乎,松江百姓憤而聚集,將董其昌的宅子以及藏書樓全燒了,財產文物一搶而空。
整件事情之中董其昌的確是大戶行徑,教子無方,縱容逆子,受到懲罰理所應當。但是當時松江百姓,口耳相傳的董其昌形象“強搶民女、好房中術、淫人妻女、濫殺無辜”這其中大多數還真是污蔑。
董其昌是官場上浸淫的老手,就算品德再敗壞,也不會明目張膽的做這么多壞事,給自己留下惡霸的名聲。但是眾口鑠金,即使幾年之后官府將此事之中造謠、帶頭燒毀董其昌宅子的人抓捕歸案,但是董其昌的惡霸名聲反而傳的越來越響,官府的證明根本無法給他洗白。
這本質是因為萬歷以后大明的戲曲小說都繁榮發展,百姓更愿意相信一個富有戲劇性的人物形象,比如董其昌就是十惡不赦,有才無德的惡霸;比如袁崇煥殺了毛文龍,帶著大軍追著后金軍屁股跑就是為了引后金入關。
偏偏這年代的信息傳播又滯后,一旦在百姓頭腦中形成固定印象,一個人基本一輩子就翻不了身。
這也是此次對王文龍、薛素素造謠的可怕之處。
……
王家。
王文龍看完幾份報紙,皺著眉頭詢問:“薛小姐覺得應該如何處置此事?”
薛素素眼帶淚痕的說:“都是我害了建陽先生,我會辭去坤班教習之職,回到嘉興隱居,日后也不再在南京出現了,一定為建陽先生洗刷掉這個污名。”
“你去隱居人家也可說我是金屋藏嬌,”王文龍搖頭,“薛小姐莫要如此作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