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走私貿易-《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
第(3/3)頁
“榮幸之至。”王文龍道。
聽著兩人對話,眾人臉上也露出笑容。
歷史上第一個將自己的家班帶著到處演出的名士是幾十年后的李漁,有了他的親自推薦,他家中的班社大為成功。
萬歷年間讀書人在暗地里做生意的多了,但此時人的理念還沒完全轉變,大多數名士拉不下臉去推薦自家買賣。
此時許多讀書人暗地里做生意也沒少掙錢,但他們往往還端著個大架子,讓人覺得虛偽。
眾人見王文龍自賣自夸的推銷自家班社,雖然覺得他有點顯眼,卻也是真性情,無人對此感到反感。
趙子明真正在關心的其實是此時大明對外貿易的風向,見和王文龍把話題已然聊開,他突然問:“建陽先生能察世情,廣通經濟,不知對眼下開海之事如何看待?”
王文龍笑問:“趙海汝是想知道對日貿易的政策走向了?”
“先生知我心也。”趙子明說。
“不容樂觀。”王文龍回答。
“如何個不容樂觀?”趙子明追問。
在場的雖有二十幾個名士,但畢竟還是商人的聚會,王文龍說到此話題就見眾人都注視過來,他分析說道:“我大明對日貿易的政策極受藩國情況影響,如今日本德川家康雖新建幕府,剛剛統一了日本大局,但日本國內諸藩還未完全服從,這場日本內戰少說還要打上十幾年。這十幾年間日本國內諸藩的管理定然混亂,肯定有許多流亡倭寇來到我大名沿海搶劫,即使朝廷聯絡日本幕府,因為德川家康還未真正穩固權力,對于這些海外倭寇也無法處理。”
“而以我大明官員的視角,朝中定然會因倭寇不靖對日本國進行制裁。我大明對日本的制裁方式無非就是海禁,所以我以為接下去十幾年對日的海禁只怕都不可能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