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先生不打算入股嗎?”他拉著王文龍走到一旁問道。
俞安期和薛素素是蘭社的主要經(jīng)營人,俞安期也明白蘭社想要紅火下去就需要有名士哄抬名聲,之前是謝肇,現(xiàn)在他們原本打算把王文龍拉入局,只要對外宣傳王文龍在蘭社中有股分,蘭社做起生意來就會方便很多。
王文龍仔細(xì)思考一陣,回答說道:“我對蘭社的經(jīng)營方式有些意見,若是這樣,我是不愿意入股的,蘭社只排古曲,我又不會排古曲如何談上什么指導(dǎo)?我只能寫新劇本,而且是適應(yīng)百姓口味的,或許可以將蘭社拆分出一個小班,專門面向百姓搬演曲目。”
蘭社前景堪憂,但演出市場的錢還是很好掙的,剛才那個女扮男裝的張瑞生啟發(fā)了王文龍,讓他突然意識到一種在江南極有前途的戲曲班社――坤班。
坤班就是全由女子組成的戲班,此時的江南士大夫家里很多都豢養(yǎng)著女班,但是只用來供家庭娛樂,并不對外演出,要到明亡之后大劇作家李漁才開始攜女樂家班四處演出堂會,一下爆火。慢慢發(fā)展到滿清乾隆年間,便有了純商業(yè)性的女子戲班。一直流傳到后世,女小生一度成為越劇的重要標(biāo)志。
坤班的優(yōu)勢是在古代她們既可以接普通戲班的堂會,又可以進(jìn)入家宅閨閣之中表演。
有男子的戲班雖然也會被請到人家家里去做堂會,但這時是沒有人敢把戲子放入后宅,就像彭天錫那樣的大花臉,長得跟李逵似的,放他在后宅中亂竄,見完大奶奶見二姨太,這場面自然是不可能出現(xiàn),于是只有有戲樓的大富人家才能夠請班社演戲。而坤班就沒有這個擔(dān)憂,生意范圍廣的多。
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坤班肯定是流行趨勢,原本歷史上到清代坤班已經(jīng)占據(jù)了江南許多演出市場,還傳到北方,在清末民初徹底風(fēng)靡開來。
俞安期聽聞也頗感興趣,點頭道:“坤班,好主意!這樣的班社一定紅火。”
薛素素退隱江湖后為了保持名聲不方便再跟著戲班一起演戲,但如果是全女子組成的戲班,薛素素到前臺演出說出去卻好聽不少。
更重要的是他覺得王文龍入股獨立出來的蘭社坤班,雖然實質(zhì)上和蘭社沒什么關(guān)系,但蘭社也可以用王文龍的名氣去接演出。
兩人商量一陣,王文龍道:“我可定下出五百兩股份投入坤班,你可去問問其他人想法我們再分股權(quán)。”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