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馬湘蘭的戲班就是依靠能演出全本《北西廂》而出名,馬湘蘭有寫戲的能力,這一出北曲的本子也是她自己刪改出來的。
所謂寧舍一畝地不教一出戲也是由此而來,直到后世民國時期一些曲藝家還不愿意去錄唱片,就是因為害怕錄了唱片之后別人反復播放將他們的唱詞曲調給學去,“攢了幾十年的玩意兒,兩塊錢就給人買走了,不值當的。”
能夠提供劇本的編劇在戲班之中的地位自然十分超然,這年代有名的戲班許多也是由著名文人組織起來的,就如同沈家的班社之所以有名都靠沈“親教學唱”,這年代的編劇不只是編劇,還負責了導演的工作。
王文龍突然看向身邊的沈宜修,他一直想給沈宜修找個事做,戲班運營好了,收入是非常可觀的。
王文龍笑著詢問:“夫人出生曲家世家,可曾想過調教班社?”
“夫君不介意嗎?”沈宜修問。
“只要你喜歡,做這又何妨。”王文龍說道。
沈宜修用懷疑的目光看著王文龍,她有點懷疑自己的夫君是想借辦班社之名和薛素素勾勾搭搭,但傳統禮教又讓她覺得即使王文龍要去勾搭名妓,她也沒有什么辦法,再一想卻又不服氣。
糾結再三,沈宜修索性不去多想,出生曲家世家,對于參與戲班運營她倒是頗感興趣,于是干脆遵從本心點點頭道:“我愿意去兼看班社。”
貴婦徐媛和名妓薛素素往來被稱為美談一樣,這年代只要夫君不介意,家中女子和女樂來往基本會被認為是雅事,并不會被人過多指責
王文龍問道:“姨娘可大概知道這班社的投資額度?我想先動用上幾百兩,也不知夠不夠。”
桃葉說:“我家老爺當時是投了三百兩銀子已占上了三成股份,如今班社又生發了些,估計動用五百兩才能分到三成股。”
對于辦戲班來說五百兩的投資還真不算多,這年代的藝人雖然社會地位低賤但也是高收入群體,張岱《陶庵夢憶》記載此時“越中上三班”的高級班社,演出費用是“纏頭日數萬錢”,江南的頂級戲班演一天戲對外要價能叫到五六十兩,扣去人員的工資,戲班股東純利潤也能有二三十兩了,最火紅的戲班一年的“戲路”不斷,演出日子能達到一百八十天以上,落到股東手上的利潤就是三四千兩的規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