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護糧風潮-《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
第(3/3)頁
幸虧王文龍有此一言,要不然這群人到那里反而給人家添麻煩。
張貞觀笑道:“我在沛縣已接待了他們幾次,建陽、虎臣我都是見過的,這次正是專門來蘇州要看他們出發的盛況。”
他是沛縣名士,萬歷十一年進士,因為反對三王并封而被萬歷皇帝除名,當年被罷官之后張貞觀青衣步出都門,天下養望。
張貞觀回到家鄉之后一直賑濟鄉里,他的沛縣就是這次水災和疏通朱旺口最前線的所在,災情太嚴重,加上之前劉成阻撓賑災糧,眼見要鬧出人命,此時江南士人這股抗擊稅監風潮出現,真是打在關鍵點上,眼見糧食不斷輸去解救家鄉百姓,張貞觀怎能不高興?
喝了口茶,范允臨又問:“惟誠先生從沛縣來,可有帶最近京城邸報?”
因為朱旺河口的施工南北交通都受到影響,雖然不至于全無消息,但是拖延是肯定的,京城邸報到達蘇州城的用時要比沒受災的時候晚上好幾天。
“沒帶在手邊,但我已看過,并無什么大消息。”張貞觀笑問:“長倩是否擔心京城變動?”
“離開京城這么久,就怕我們甲骨研究會出問題,”范允臨嘆氣說道:“外頭人看甲骨研究會情況光鮮,卻不知道因為黨爭,我們研究會也是走的如履薄冰,要是京中有什么變動,研究事業肯定會受影響。”
張貞觀道:“甲骨會的紅山考古不是做的不錯嗎?滿天下都聞紅山玉的名聲。”
徐媛笑道:“那都是王建陽的功勞,紅山考古說是甲骨社所為,其實是他發起的。多虧了有這紅山玉的發現,甲骨研究會成立之時,也來了個開門紅,咱們甲骨會做事也有了個大名聲,容易不少。”
“常聽王建陽的名字,原來他如此能為!”張貞觀驚訝,有些后悔在沛縣時和幫助運糧的王文龍點頭而過,沒有多走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