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鄧道協則評價說:“建陽先生此詩講了,天下要改換面貌,只待開言路,納英才,不拘一格降人才,多好的愿望!” 他的父親當到一地布政使,他自己卻因為科舉不成,而只能去蔭個武官。 鄧道協總覺得自己人才極為優秀,認為一切靠科舉考試品評的風氣很有問題,只能幻想著自己有一日帶領士兵抵御外侮,那時天下才能知道自己的名聲。 薛素素則突然有些臉紅,她剛才說了“先生們都是天造的英才”一句,她是個八面玲瓏的人物,剛才說話之時眼睛都在偷偷瞧著周圍人的反應,有注意到王文龍神色突然一變,接著就寫“但愿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這肯定是在步她的意像。 難道是這王建陽一直注意著我? 薛素素胡思亂想,偷偷看向王文龍。 就在薛素素看著王文龍時,王文龍身邊的沈宜修同樣臉露欣賞的看著自己的相公。 雖然讀了很多書,但是沈宜修的世界卻沒有其他人那么宏偉,于這詩之中沈宜修喜歡的是王文龍的氣魄。 “我勸天公重抖擻”,“勸”字用的極好,王文龍是奉勸而不是乞求,居高臨下,傲然身處天地之中。 《己亥雜詩》不愧為清末最有力的政治詩,短短幾個意象,便塑造出一種熱情洋溢的戰斗姿態,每個人被勾起的都是自己心中的向往,這些向往并不相同,但卻都受到了激勵。 李日華是眾人之中最冷靜的,他剛剛辭官,還沒有放下官場上謹慎的態度,他完全從客觀角度來分析這首詩,能感到此詩之中充斥著一種號召變革的態度。 “激而不揚,能往能復,真是一首好詩。”李日華笑著說道。 在李日華看來,這首《雜詩》很有力量,攻擊的又是這個世道,而不是某個有名有姓的人物,有效且安全。 鄧道協則連忙在紙上抄錄下這首詩,對王文龍道:“之前見到建陽那首《讀荒政考》寫的真好,我只看一眼便映入腦海,如今又得這一首,建陽真正是當今一流的詩家。” 李日華前一段時間都在忙碌辭官的事,卻還沒讀過《讀屠長卿荒政考有感》,問道:“那是什么詩?” 鄧道協直接把詩給背了出來,李日華一聽便鼓掌大贊:“此詩大氣磅礴,由事即論,是本朝絕句中的一流!” 有王文龍打樣,眾人也都已詩興大發,面對這個半堂殘損的羅漢像,在蕭索之景中苦思政治詩作,在場這么多人,每人貢獻一篇就能出一份傳單了。 這一篇直刺世道的傳單掛上西湖社和蓮社的名字,定能夠在江南引起討論,后續操作自然有王文龍跟上。 沈宜修裝作思考作品的樣子,拉著王文龍走到無人處,突然高興地抱上王文龍手臂。 “你怎么了?”王文龍問。 沈宜修膩在王文龍肩膀上說:“相公你怎么這般有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