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李化龍給萬歷皇帝那一篇如何治理云貴少數民族的奏書早在半個多月前就通過邸報流傳到全國各地,王文龍的《農業、地理與鋼鐵》一定程度上也是通過這篇奏書而全國知名的。 李化龍在這篇奏疏中也推薦萬歷皇帝閱讀《農業、地理與鋼鐵》,這起初沒什么事,但相關討論在王文龍署名發表的《盔甲廠爆炸之討論》熱度上來之后卻變了味道。 九月末,李三才突然上疏表示:“《農業、地理與鋼鐵》雖然是一本奇書,但嚴格說來并不算是歷史書籍,最多算是諸子一類,也不在皇上應該了解的會講內容之中,臣子給皇上推薦諸子文章,其意義大抵與向皇上推薦道經相同,李化龍吹捧《農業、地理與鋼鐵》并向皇帝推薦此書極不恰當。” 東林黨的幾個給事中也連忙跟上,上疏彈劾李化龍,表示:李化龍這是跨越職權,他本來就在丁憂期間,不應該胡亂向朝廷提出建議,若是萬歷皇帝因為李化龍的建議而閱讀了《農業、地理與鋼鐵》,更是受到蠱惑而誤入歧途。 參與經筵的李廷機卻表示不同意見:“經筵之中只規定了講課時要學四書五經,圣上已然過了學習基礎知識的階段,自然可以就平日所閱讀的書籍對經筵講官發出疑問,《農業、地理與鋼鐵》雖然不是四書五經的內容,但他的確是一本奇書,其中不少觀點都有分析理解的意義,完全可以在經筵中討論。” 東林黨人立刻諷刺:“李廷機是沈一貫的門生,之所以袒護王建陽,乃是因為沈一貫與王建陽有私交。” 吵來吵去,兩邊都不妥協,但萬歷皇帝看著風向,最終沒有在經筵時就《農業、地理與鋼鐵》提出問題,他其實看了這本書,但在經筵上討論書籍有相當的政治含義,萬歷皇帝不愿意觸文官們的苗頭。 而之所以東林黨人轉向抨擊王文龍,和王文龍的《農業、地理與鋼鐵》關系不大,其實是王文龍那一篇《盔甲廠爆炸之討論》引出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