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第一屆甲骨研究會的成員選拔中王文龍也混到了一個考據(jù)學(xué)室主任的位置。 于是兩天前,王主任混入甲骨學(xué)會的成立前會議,會議間隙他找未來同事們一番討要,成功從他們手上借來了一堆商周玉器、青銅器參展。 其中最寶貴的一件是趙從陜西帶來的商代通鼎,滿功滿刻,而且有清晰的漸變云紋。 王文龍愕然發(fā)現(xiàn)這件商代青銅器的紋樣補足了紅山文化云紋和商代典型云雷紋之間過渡期的史料,趙的這尊手把件如果流傳到前世,妥妥一級文物。 甲骨研究會第一期的三十五個研究員走入場中央,無論有無官身,他們今日全都穿著簇新的儒服,頭戴方巾,凈絲白布襪、青云履。 巳時,萬歷皇帝的御筆親提匾額“敕辦甲骨研究會”從皇宮一路送出來,眾人連忙跪接,接著太子朱常洛的賀詞也送到,然后是內(nèi)閣三位閣老的賀詞。 研究員們在禮部尚書李廷機的帶領(lǐng)下,跟著第一屆研究會會長董其昌先拜過御筆親題的匾額,然后拜祭孔圣、焚香奉表念誦甲骨研究會成立的誓詞。 三誓而禮成,眾人送著御匾掛入禮部分給研究會的院子中,大明甲骨研究會就算正式成立了。 這么大一個盛會如果是在江南成立,少不得要有游街大賀的橋段,但這是在京城,管著全國典禮運作的禮部也不敢?guī)ь^違反規(guī)矩讓一群沒有官身的人跑到皇宮前的御街上去夸官游街,甚至連鞭炮也不敢放,生怕打擾了隔壁的工部上班。 但場面絕對是給足的,到場眾人對于三十幾個研究員給予最熱烈的掌聲。從江南趕來的蘇州旬報快速書寫,將這場面記錄下來,還有專門從天津楊柳青雇來的畫師用細(xì)筆仔仔細(xì)細(xì)的畫著記錄此場面的工筆畫,這畫一個時辰之內(nèi)就會送到天津去刻板,翻刻的木刻板會被全國各地的報社買去,做報道配圖。 典禮進(jìn)行到午時,大家都有些勞累了,但還沒走,都在等著禮部管飯。 這么大的典禮,甲骨研究會給大家請來,總不能不給飯吃吧? 此時人流傳京師有四可笑:翰林院的文章,武庫司的刀槍,光祿寺的茶湯,太醫(yī)院的藥方。其中光祿寺是專管祭祀慶典時給文武百官煮大鍋飯的機構(gòu),反正官員吃到了不好吃的菜,也不敢抱怨,自然是怎么應(yīng)付怎么來。 但別以為大明的官辦宴席就都是這個水平,光祿寺以外禮部也有一個專管做飯的部門,即禮部四司之一的精膳清客司,這是專門招待國家宴會的。 聽聽這名字“精膳”,那司中廚子的手藝是相當(dāng)不錯。 禮部的雜役們將與會的公卿請入正堂,一張張圓桌早已擺好,公卿們這會兒也餓了,言笑入座,都等著這餐飯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