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歷史上釀成如此悲劇,固然有孔有德這群人意志不堅、賣國求榮的原因,但不得不說明朝中葉以后內地人對遼東人不理智的歧視也是很大的推動因素。 而且歷史上很諷刺的是遼東的戰事越是吃緊,內地人對遼東人的歧視越深。 就比如崇禎年間,東林黨的陳仁錫居然能直接呼吁“凡遼人前往省直者,盡數出關”“以清內地”。 意思是既然“以遼人守遼土”,那么遼東土地都被占了,遼人就應該都在遼地戰死,為什么還跑到內地來惹麻煩?就差沒說:“只有死在抗擊后金前線上的遼人材是好遼人了?!?br> 內地社會對于東人的排斥和仇恨,最終結果就是將遼東人視為非我族類的異己。 這種情況下還要遼東人為大明死戰,誰又愿意上? 而后金則趁機主動接納遼東漢人,使得明清之際遼東都司的漢人群體大量叛變。 那些原歷史上對滿清認同感極強的漢人包衣奴才,不少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主動投靠后金的。 就像父親、祖父都被天啟皇帝弄死的佟國器,對大明那是切骨的仇恨。 但事情本不應該發展到這一步的。特別是對那些到今天還自稱東人而不是遼人,滿心對大明忠義的遼東子弟來說,這樣的結果和歷史評價實在太不公平,王文龍覺得他們即使身處地下也會切齒悲恨吧。 …… 兩乘轎子停在蕭汝芳的家門口,蕭汝芳正要下轎,就見王文龍從一旁走上來,“近德公,我此次回關內當為東人發聲,讓關內人物都知道,東人世代鎮守邊關,東人是我們的一脈同胞,是堂堂正正的大明子弟!” 蕭汝芳一愣,漸漸眼中泛上淚光:“我替東人謝建陽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