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王文龍站在船頭眺望著波濤翻涌的海面,毛文龍走到他身邊笑著說道:“剛才我們過的是隍城島,再往前去就沒有海島,而是渤海海峽了。”
王文龍好奇問道:“我們現在所在的就是老鐵山水道?”
毛文龍點頭笑道:“正是此地。”
船只是毛文龍打點好的,總共有五條八百料的大船,全是走私船。沒錯,走私船,因為這時登萊之間有海禁。
大明洪武初年遼東地區還處于幾股殘元勢力的分割控制之下,明軍當時已經占領中原,但是山海關之外還有大量故元部落在活動,從山海關走陸路進攻遼東非常困難,好在因為多年的海運漕糧,當時大明境內有許多熟悉渤海一帶水文情況的水手。
朱元璋派大將盧龍率登萊和浙東舟師從萊州渡海入遼沈,一舉打下了遼東州郡,而當時的遼東久經戰亂、土曠人稀,物資供應不足,一切軍需補給都要依靠登遼海道從山東轉運,為了方便統一調配兩地的資源,朱元璋干脆就將遼東事務分屬山東管轄。
遼東都司并入了山東行政區之后,登萊海道一度相當繁盛,但等到遼東的局勢穩定之后,兩邊就開始扯皮。
最開始山東的物資送到遼東由遼東都司的官員進行接收,但山東船運抵貨物,遼東官員往往對山東的物資挑三揀四,大勢盤剝,山東方面意見很大。
幾十年后朝廷決定改革,改成讓遼東的船只到山東去接收貨物,于是又變成山東官員對于遼東衛所兵大肆盤剝,貨物還沒出港就被扣下一成。
于是兩邊都搞不下去。
隨著大明建國日久,山海關一帶的局勢已經平靜,走陸路運輸補給遼東也十分方便,朝廷覺得管理海運太過麻煩,一來二去,干脆廢止了登遼海道的糧運,只有一些私人商販走這條水路進行運輸。
而到了嘉靖年間,倭寇擄掠山東沿海,加上登萊二府不少沿海浪蕩子入海成為海盜,還有許多在遼東駐守的衛所兵被虐待,于是偷偷乘船跑到山東,為了管理這些問題,朝廷索性在登萊實施了海禁。
于是一個相當扯淡的局面就出現了:當年朱元璋把遼東和山東劃到一個省,就是因為從山東的登州萊州走水路很容易就能抵達遼東的旅順口。
而嘉靖年后,山東的官員管理遼東卻需要從山東起程一路往西,經過青州、河間、天津、永平,出山海關,然后才能到遼東的領土上。
全程無比費事,還不如直接從京師去遼東來的簡單。
而此時坐船走在老鐵山水道上,王文龍也深感大明的登萊海禁之荒唐。
登州去往旅順路上最兇險之處就是老鐵山水道,此處連接黃渤海,東西向水流極大,航運條件復雜,在后世也屬于海上交通事故高發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