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聞言沈卻搖頭笑道:“兄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這兩千士兵并不是為了保護臺灣島上的移民,而是為了保有對臺灣島的占領。我這幾年常自思考臺灣開發之事,千頭萬緒總不清明,而王建陽這六條一出卻一下將我頭腦中所思所想都講了出來。” 沈從自己的書架上取下一副地圖,指著上面臺灣海峽的位置道:“這是我從紅毛手上買來的西洋海圖,此乃福建,此乃臺灣島,紅毛人并未有機會上臺灣島仔細勘探過,故而對于臺灣島之形狀標的也是恍惚,但大體能看出兩地成犄角之勢。便是這福建臺灣之中一條海峽,兄臺可知每年有多少商船從這里經行?” 夏宏看著臺灣海峽的位置,在地圖上和邊上的太平洋一對比只覺得狹窄,猜測道:“這條水路雖窄,但是走月港的船只多半要由此而過,再加上些許走日本的船只,怕不要有二三成的商船走這條海峽?” 沈搖頭道:“夏兄猜的太保守了。” “難道有四五成?” 沈嚴肅道:“我在漳州查訪多年,也問了一些海商的情況,據我所知每年走臺灣海峽的商船占附近洋面船只數量的九成以上!” 聞言夏宏瞪大了眼睛:“竟有如此之多?” 沈點頭道:“夏兄看過《葡萄牙國史》,想來也知道,那歐洲人在海上建殖民地最要緊的就是控遏航路,若是將福建和臺灣島兩邊一鎖,這走大明日本甚而北上朝鮮的船只九成都控在手中,每年該能有多少利益?又能有怎樣影響?現在兄臺再想想,用二千兵馬換來對臺灣之掌控,合算不合算?” 夏宏驚訝良久,嘆息道:“無怪乎王建陽會一力促成臺灣島民團建立,還號召開設商館,想來做的就是如此打算。” 沈也點頭道:“王建陽此人知思考先我一步,我雖未曾與他見過,但卻有引為知己之感。” 沈辭官之后回到家鄉就關心起海外經營的事情,他對于開海的理論有相當深刻的思索,只是這時還沒有形成完善的體系,而看見王文龍的文章,沈頗為驚訝――王文龍將他思索的事情都寫了進去,甚至比他現在的設想還更加完備。 這是自然,因為王文龍在《中華文明入臺史》中提出的經營臺灣的方案就是從原本歷史上十幾年后沈向南居益提出的《上南臺書》中抄來的…… 只不過原歷史上沈提出的經營目標是澎湖,而王文龍將目標改為臺灣而已。 當年王文龍看到沈的《上南臺書》時就很驚訝,沈的思想比起同時代的明朝官員實在太先進了。 沈在《上南臺書》中表明在福建禁海絕不可行,相反福建的海面想要平靜,只有靠朝廷主動經營海外島嶼。 原歷史上沈提出這觀點時,臺灣已經被荷蘭人所占據,所以他只能提出經營澎湖,以澎湖島的經營徐圖恢復臺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