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洛陽鏟-《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
第(3/3)頁
王士性見多識廣,又是一個山川地理學家,對于風水葬經也極有研究,甚至研究盜墓。
他幾年前所寫的《廣志繹》就是歷史上最早記載此時人的盜墓手段的書籍:“洛陽水土資源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然葬雖如許,盜者尚能錐入而嗅之,有金、銀、銅、鐵之氣,則發(fā)。”
這種探土方法叫做鐵錐法,用一種尖端帶小孔的長鐵錐刺入地下,可以打到數(shù)米深,之后將土樣取出,盜墓賊直接用鼻子聞土就能辨別出墓葬所在。
但是一個小孔所取出的土樣哪里有洛陽鏟取土的數(shù)量大,這東西的好處行內人一聽就明白。
王士性取過洛陽鏟試驗幾下便把這東西玩溜了,叫來幾個賊眉鼠眼手腳粗壯的漢子,吩咐他們去打探洞。
王文龍問王士性:“恒叔先生,過去咱們甲骨社是用什么方法尋找古跡?”
王士性回答道:“先看山形水勢,尋找可能藏有甲骨的地點,之后再在地面上尋找有無甲骨碎片,將范圍確定在大致地方,然后便扎入鐵錐,尋看土樣,若是發(fā)現(xiàn)有焚燒過的白土,那便多半是埋藏甲骨的地點了?!?br>
“這種方法只怕誤差還是大了些,”王文龍對董其昌和王士性建議說,“我看大多數(shù)甲骨坑的遺址大小都超過三丈見方,不如將可能藏有甲骨的地方圈出一大塊,之后于地面上畫出一個個三丈米乘三丈的方格,在每個方格的交點處都打一些探洞取土,用這種網格法當可確保不會遺漏甲骨坑。”
董其昌點頭道:“有理,如此就萬無一失了,建陽果然機敏!”他轉頭對王士性等人笑道:“這樣好的辦法如何過去我們從沒想到?”
王士性拿著洛陽鏟笑著說道:“這辦法也是有了取土方便的洛陽鏟才能奏效,若沒有這個寶貝,打好網格后要一個探洞一個探洞用鐵錐穿刺然后用鼻子去聞,非得把咱們的鼻子都給嗅壞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