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來人了?”沈德符一下從躺椅上站起來,緊張的去摸床頭寶劍,“又是來的哪個村的?多不多?有沒有帶著桿棒?”
董斯張跑得太急這會兒手捧著肋部大喘氣,用另一只手擺手,道:“不是來的村民,是開封的河南巡按來了,來看看咱們這甲骨坑的情況。”
沈德符這才將寶劍丟掉掛回去,連忙穿鞋,問道:“他們要看幾號坑?”
“這我也不知,總之是有社中人通知方巡按就要來了,叫咱們趕快收拾立整,到前邊去等待。”董斯張一邊說自己也到衣箱里去翻出一件干凈的儒衫,仔仔細細換上。
隨著董其昌在安陽城外發現甲骨坑,這幾年間安陽城外已經聚集了大量金石學家,天南海北的文人互相交流,結成甲骨社,然后共同籌資,進行挖掘、保護甲骨等工作。
籌錢的事情有大人物去辦,于是像沈德符、董斯張這樣的小士人就只能來干一線的工作。
隨著甲骨挖掘的持續耗費的金錢以及保護的投入越來越多,甲骨社已然是囊中羞澀,正在四處籌錢,挖掘工作時斷時續。而沈德符和董斯張這兩天的主要任務就是守著這個還沒有挖掘完畢的甲骨坑,避免當地百姓前來偷盜。
這活計純是義務工,而且進行的非常困難,這些個柔弱文人也守不了幾天,但總是輪換著去做。
沈德符的祖父和父親都是進士,其實他也是一個小名士,但是他為了完成自己的科舉大業鐵下一條心投入國子監去讀書,所以沒有花費太多時間與文人交游,以至于名聲不顯。
不過現在的沈德符正在慢慢轉變,因為在江南考科舉太難了,讀不讀都是拼運氣,按原歷史他還要考十幾年才能中舉,有多少才華也給磨沒了,于是最近他正在打算撰寫一本雜糅稗官野史、市井傳聞、國朝典故的筆記《萬歷野獲編》,看能不能賣書掙點名聲,以后要是中不了科舉,就以監生的身份當個名士混著算了。
聽聞安陽的甲骨發掘挺有名聲,于是沈德符也跑來湊熱鬧。
他和董其昌是世交,又剛剛二十五歲,身體還熬得過,便主動來守這個甲骨坑。
而董斯張也是監生,浙江湖州人,今年才剛剛十五歲,從小體弱多病,人送外號“瘦居士”,之所以會來到安陽,則是因為董斯張對于甲骨文十分熱忱。
此人愛書,雖然身體孱弱,但是卻沉溺書海,他逢書即錄,手抄書多達百部,因此也得博覽群書,原歷史之中他將成為萬歷年間有名的博物學家、詩人,著有《廣博物志》等書,只不過天妒英才,三十多歲就英年早逝。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