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高下立判-《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
第(3/3)頁
但只用了一刻多鐘,眾人就驚訝的發現王徵他們做銀幣的效率一步步追上來。
這一下臉也丟夠了,王徵等三人也熟悉了周圍人的眼光,再開始操作之后便漸漸熟練起來。
三人之中兩個秀才都是健壯的。
第一個出坯的秀才手中拿著一個大鐵錘,錘頭上刻出了銀坯的圓形槽子。他拿過原料的碎銀子使勁一砸,銀子就被壓扁成一個圓板,接著拿起鐵絞子剪邊,銀坯就制作出來。
機器這一步就更簡單,把銀坯放入機器的傳送槽,一人轉動肘柄,轉上個五六圈,隨著傳送帶轉出來,一枚銀幣就已經壓制好了。
而王徵只負責在一旁送料出料,看著機器運轉情況,順便撿錢整理,基本上不要出多少力氣。
這還是使用碎銀子做原料的情況下,如果大規模生產更是能夠直接生產出銀板,將銀板剪成圓坯,再將搖動軸柄的工作交給畜力,這工作將會更加省力。
眾人就見機器旁邊的出料框里頭裝的銀幣越來越多,等到半個時辰過去,機械壓制這邊的產量已經輕松超過鑄幣一倍。
一個時辰后,鑄造爐旁的銀幣才將將蓋住一個竹筐的筐底,另外還有十幾枚泡在水里的銀幣還沒來得及清理和打磨,而機器這邊已經裝滿了三個筐子,拿來做原料的碎銀子準備的都不夠了。
李三才第一個贊賞道:“此機器真是神效也!”
在場的眾人全都點頭。
不需要什么計算產量了,把兩邊的筐子往那一放便是高下立判。
且大家看的真切,兩種做法所用的成本與產出水平也不是一個檔次的。
鑄造銀幣的打磨和清理都會消耗原料,而壓制銀幣過程之中的耗損則可以忽略不計。
而鑄造出來的產品,鑄幣有一定比例會出現沙眼、火色等等問題,而壓制幣這邊每一枚都是一樣的圖案完整、水紋清晰,連模具的細節都給拓印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