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百七十九章 愣頭青-《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


    第(2/3)頁

      蘇州,盛澤白龍廟,坐北朝南,建筑古樸典雅,有連房十四間,還有一處占地頗為廣闊的戲樓。

      這地方是蘇州漕幫和蘇州織工行會兩大蘇州地方組織共同的廟宇,兩個組織每年十一月都會在此舉行堂會,這也是織工行會和蘇州漕幫多年沖突流血之后留下的規矩。

      蘇州除了勢力龐大的織工行會之外,另一大勢力就是漕幫。

      洪武年間,大明的漕運采取支運法,江南百姓把自己所交的糧食由官府選派的糧長運到京城,然后再由衛所將糧食從京城支取出來,運輸到各個地方。

    
  但是隨著永樂遷都,大明的京城遠離江南,再要求糧長把江南的糧食由京杭大運河運往京城,光是路途上的損耗就能拖的百姓傾家蕩產,于是后來大明的漕糧運輸就改為“兌運”。即糧長把糧食運送到相應的衛所交割,然后由衛所兵統一將糧食運往京城。

      有了交割過程就容易出問題,在這年代的江南民間收糧稅的工作往往交給“兌戶”,這些“兌戶”無不財雄勢大,幾乎全都有通天的關系,方便時他們才把糧食兌給旗軍,不方便時直接就把旗軍呵斥回去,很容易讓衛所兵兌糧失期。兌糧時“兌戶”也往往把收上來的好糧抽成,在糧食之中摻入糟糠,讓衛所軍苦不堪言,窮苦的衛所軍經常要拿自己家種的軍田糧食去補充漕糧虧空。

      時間一久,兌戶厲害的地方衛所軍都不愿意和他們交兌,而愿意去搶交兌弱勢兌戶的任務,衛所之間甚至為此爆發械斗。

      于是在明代中后期,漕運衛所之間漸漸發展成漕幫規矩,一個衛所分成多個幫次,大家五年一輪,輪換到本衛所的轄區去兌糧。

      一個漕幫的兄弟生死與共,交不上任務一起傾家蕩產,幾代人之后,衛所漕幫漸漸就形成了一股團結的力量。

      衛所兵在這年代就已經夠窮了,這些漕幫子弟更是窮苦人,每一年運漕糧對于漕兵來說都是生死考驗。

      對抗兌戶取得足夠數目的漕糧,上路應付各種稅卡、抽成,運河中碰到各種打著官牌的船只過路時要與之爭水路,到了京城交割之時,還要有能力威脅漕運官員不要貪墨太多。

      其中只要有一項出了問題,或是送糧不及時,或是送糧質量不過關,就會使得一個漕幫的弟兄全都受到嚴懲,傾家蕩產都是輕的,往往是要人命。

      正如無權無勢的蘇州織工要聯合起來才能在紡織業中混飯吃一樣,漕運衛所兵也必須聯合起來才可以承擔每年風險巨大的漕運任務。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兴市| 左权县| 奉节县| 晴隆县| 桂平市| 高阳县| 横山县| 偃师市| 新河县| 三亚市| 和静县| 普宁市| 鄂伦春自治旗| 家居| 新余市| 香港 | 英山县| 富蕴县| 灵山县| 时尚| 大安市| 安阳市| 龙川县| 阿坝县| 岢岚县| 张家港市| 通河县| 安庆市| 普定县| 中超| 龙胜| 秦皇岛市| 屏南县| 长乐市| 萝北县| 句容市| 呼伦贝尔市| 长宁区| 房产| 定结县| 汨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