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眾人聞言都是大笑。 聽說王文龍的《蘇州旬報》銷量如此之大,又見了王文龍今日演講的盛況,國子監的官員們紛紛愿意和王文龍結交,都點頭答應給王文龍提供稿件。 如今臺面之上浙黨的勢力還比東林黨大些。在場的國子監官員之中除了東林黨的葉向高之外,也有三黨官員。 王文龍的《蘇州旬報》在官面之上雖然是依靠東林李三才庇護,但也會兼容并包各家的文字,此時黨爭還沒有到最劇烈的時候,何況即使黨爭最激烈之時三黨的官員在平常生活上也不至于勢同水火,王文龍打算采取各派的文章,也能夠平衡《蘇州旬報》的報道立場。 接下來三天王文龍在國子監連開三場會講,將文字斷代學的大概內容全部講完,順便還在南京結交了一些言官,請了些官員給《蘇州旬報》寫一些關于南京蘇州時事新聞的稿件,說起來這些官員都算是《蘇州旬報》的兼職記者。 正在他于南京忙碌之時,《尚書古文疏證》一書也繼續發酵。 大多數儒生雖然不接受此書證偽《古文尚書》的觀點,但是時下的眾多文人還是對于此書給予極大的尊重。 對于《尚書古文疏證》反對最激烈的錢一本也拿著這書反復閱讀,書中條分縷析的考據學方法讓他大開眼界。 通過這本書許多以前沒有想到過的研究古文的方法突然都擺在各派儒家學者面前,讓本來就已經分出諸多派別的明末儒學家們手頭一下多了許多工具,拿著這些工具,總想對一些東西敲敲打打。 而其中受到影響最大的還是那些本來就已經開始研究考據學的明代學者。 劉宗周三年前剛剛考上進士,母親就去世了,加上對于朝局不感興趣,于是他沒有授官就直接回鄉守制,在家鄉經人介紹,拜到了湖州德清大學者許孚遠的門下,專心學習《易經》。 劉宗周看完《尚書古文疏證》之后連衣服都顧不得收拾,騎上一匹快馬就急急忙忙的從紹興山陰跑到了湖州去找師父,進門就直接拿著書本對許孚遠說:“先生可讀了《尚書古文疏證》么?” 許孚遠一愣,拿起自己手邊一函嶄新的《尚書古文疏證》笑著對愛徒說道:“今日剛得朋友送了一函正打算閱讀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