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就在王文龍準備離開廈門返回福州的同時,泉州、漳州、興化府的秀才都跑到當地的府縣學中熱烈議論此事,并且一度因此上告圍堵了府衙。
這行為當然有背后的經濟原因,到了萬歷年間,福建商人已經和外洋通商將近五十年,雖然官場上對于西洋諸國是什么情況還不太了解,可福建民間不少人對于歐洲殖民的方式都有親身經歷。
看著那些歐洲殖民者在東南亞掙的盆滿缽滿,不少商人都生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想法。
之前欺騙高宷開采機易山的海商張嶷就是想騙到一只兵馬,為他去開辟呂宋島殖民地,歷史上十幾年之后顏思齊、鄭芝龍率人進入臺灣島也是出于想要開辟一個殖民地的想法。
可以說對于殖民地的爭取想法在此時的福建商人群體之間已經出現了,只不過之前一直沒有得到朝廷的支持,對于“擅開邊釁”這些商人們也沒有這樣的膽子,而現在英國朝貢團之死似乎可以大做文章,福建殖民欲望強盛的海商群體自然會鼓勵這一思潮。
泉州、漳州、興化界面上瞬間流行了許多江王文龍所說英國使節團之死刊印的傳單,王文龍跟金學曾所說的英國國書內容也泄露出來。
這封國書本來就是友好通商之意,伊麗莎白一世有求于明朝,將自己的地位放得很低,語氣十分誠懇,而在出版者的潤色之下,伊麗莎白一世更是卑躬虔誠,直接塑造了一個“友好藩國”的形象。
這樣臣服于大明的藩國使臣被殺,讓一些能讀懂文字的商人小地主都義憤填膺。
王文龍根本沒有說英國使節是哪個國家殺的,甚至也沒有確定英國使節是死于海難還是謀殺,從歐洲到東亞航線路程太遠,出事故的概率太高,英國使節團究竟是咋死的在歷史上也是一樁謎案。
但不妨礙街面上流行的版本已經開始添油加醋,荷蘭人和葡萄牙人首當其沖,懷疑荷蘭的人的原因是因為王文龍說了英國使節團遇難的地方靠近荷蘭的殖民地,而懷疑葡萄牙人的原因就有些扯了,因為王文龍所寫的《葡萄牙國史》,這時福建人最熟悉的歐洲國家就是葡萄牙,并且普遍覺得葡萄牙十分強大。
葡萄牙倒楣啊,如今都已經被西班牙吞并,海外的葡萄牙人也瑟縮在小塊殖民地上戰戰兢兢,卻還是要被扣上這個屎盆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