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這事情還沒有完,幾百年后魯本斯的素描輾轉流傳到了美國,美國人不知道這幅畫的來歷,看著畫上人的衣著不像他們印象中清朝人的打扮,就直接將畫的名字取名為《穿著朝鮮服飾的男人》。 1983年正趕上韓國經濟騰飛,韓國人愛國心爆棚,看到這幅畫直接將之當成是自己祖先早年到歐洲的證據,于是韓國商人以三十二點八萬英鎊的成交價格將這幅畫買下,創下了當時素描人物畫的最高拍賣記錄,并且將這幅畫在韓國國內大為宣傳。 即使后來這幅畫的流傳過程被發現,人們一路找到韋弗斯的《友人簿》,發現了這幅畫的最早版本就是韋弗斯的彩繪畫,而畫下面還有李錦自己的題字,寫明了他是福建海澄縣商人的身份,韓國國內卻不知無意還是有意沒有宣傳這些,許多韓國人依舊以為這幅畫畫的是一個韓國商人。 又過了幾十年網上興起“漢服”“韓服”的爭論,許多韓國網友還拿著李錦當年的這幅畫作為證據,認為明朝人的衣著是從韓國學去的。 李錦就是一個出生貧寒,搭上荷蘭人之后才發家的海商,很難要求這廝有什么忠誠感,一切都是利益算計,他對大明里通外國,而荷蘭人覺得他皈依天主教是自己人,但他多半對荷蘭人也留著幾分。 比如在荷蘭人那里他一直自稱是北大年蘇丹國人,但真在韋弗斯的畫上題字時李錦還是寫下“大明山客,興浦……來荷蘭也,船去萬丹,去大明。” 語氣中自始至終認為自己是明人。 李錦對開發大員島有疑慮的原因也很簡單,作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買辦,他哪里敢讓自己的船只參與自己建立殖民地的活動? 王文龍不屑說道:“開發大員島關系到幾十家海主的利益,少他一家也沒什么關系,他不過是通著荷蘭人而已,就算荷蘭人有心反對,難道在福建邊上的大員荷蘭人能戰勝這么多海商和官軍?要有了利益,他說不定也會偷偷參與。” 楊天生點點頭,王文龍對于李錦選擇的判斷和他差不多,不過王文龍語氣中透露的自信,還是讓他對于福建衙門支持開發大員更有了信心。 這事情一時也急不來,倒是經過兩次交談,楊天生發現王文龍對于此時天下局勢似乎頗有遠見,他很想聽聽王文龍對其他事情的看法。 楊天生把話題一轉,旁敲側擊的詢問:“不知建陽以為爭國本之事能否有進展?” 朱常洛什么時候能被立為太子這是全天下都關心的事情,連楊天生這樣的商人也不例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