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吳老太看《甄嬛傳》越看越驚訝,只覺得甄嬛這個角色離經叛道——一介女流怎么居然敢在心中想著違背父命甚至皇命?但是驚訝之余卻又覺得暗爽。
李國仙寫這小說也不需要擔心被說成是影射朝政,洪武皇帝建立明朝之后,為了防止后宮干政、外戚專權,規定天子后妃以及親王王妃必須要選擇普通的良家女子連有聲望的士家大族都不行。
所以像《甄嬛傳》里頭明顯具有權臣色采的皇后烏家、貴妃年家全都明顯不是指向此時的朝廷,讀者更容易把故事背景理解成類似漢唐或是五代之時的某個架空朝代。
《甄嬛傳》深深打中此時百姓喜歡宮闈秘事的痛點,同時本質上又是一篇大女主爽文,各種宮斗交鋒,甄嬛用計謀打臉一個個自己的敵人,而內宮之中的爾虞我詐更是比此時兒戲一般的宮闈秘史要真實血腥的多,讓人看的暗爽不已。
此書一經連載,迅速受到讀者追捧。
三期連載之后這小說就在福建流傳開了,盜版書迅速進入三吳,高門大戶的閨閣女子人手一本,一有機會就互相討論書中故事,熱烈無比。
不僅是女子喜歡看,許多男性讀者也日夜追更,為其中的權謀詭計、人際關系津津樂道。
陳繼儒的師父,著名書評家何三畏從自家孫女輩處看到這本小說,一讀就放不下來,再三思索在自己的《芝園集》中評論此書:
“海中仙固妙筆也,王建陽亦是奇才,觀此書方知女子心思之機巧真不遜于男子,烏后之狠辣、端妃之隱忍忠心、又曹琴默、皇太后等皆一時之人杰,智謀才略不亞名士,男子雜處其中,雖帝王才子、良醫名將只若蠢驢木馬耳……讀此書方知李卓吾所謂:‘好女子亦是偉丈夫之言不虛也。據聞海中仙亦是女子,而天下寫女子才情者,又有幾人能出海中仙之右?”
而普通讀者卻不管什么女子才情,這是這時空第一次出現的女頻小說,主角視角都是女性,作者思維也是女性角度,各種爽點也是針對女性讀者來設計,對于女子來說比起此時的其他作品代入感要強上許多,識字女性喜歡的不行。
看完書之后許多女子做夢都在想著書中故事,很多女子都得知海中仙是個女作者,女子之間寫夸獎也不犯忌諱,于是紛紛提筆寫了讀后感互相交流。
《甄嬛傳》真的大火了,因為搶占了女頻小說這個生態位熱度居然比《連城訣》還高,《旬報》的每期銷量終于突破一千七百份。
多出來的銷量鄧志謨等人查訪來源,一路追蹤而去才發現居然是被福州的青樓花船定去的——青樓女子許多都能認字,對《甄嬛傳》愛不釋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