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王文龍和游思存也坐滑竿離開,回到家中,王文龍先安排了一下家里事情,然后便拿上文稿。
游思存問道:“這就是先生所說的宣傳文案?”
王文龍點頭:“咱們去報社。”
《旬報現在是整個福建最有名的報紙,每期的發行量已經慢慢攀升到了一千五百份,連帶著王文龍這個主編以及鄧志謨、許仲琳等內容編輯也都成為福州的名流。
鄧志謨正在報社之中忙碌,為下一期《旬報的頭版文章而苦惱。
隨著《旬報發行的火熱以及蠟版油印技術的鋪開,現在福州城已經不止一份報紙,競爭情況下,大家自然而然的開始比拼報紙內容,以前《旬報隨便刊登點新聞就會受人追捧,但是隨著其他報紙的出現市井新聞一個炒的比一個邪性,這年頭的街頭巷尾議論真實性往往不高,許多奇妙傳言都有流傳途徑。
《旬報說東街王家的婦人偷漢子被抓,另一家小報就說這東街王家的婦人其實是扒灰,第三家小報居然說這所偷之漢子乃是她亡夫的鬼魂——報紙內容還沒有專門機構能管自然一家說的比一家夸張。
競爭激烈,《旬報現在如果還拿點雞毛蒜皮的小事當做封面內容多半會影響銷量。
鄧志謨正在發愁之時這時就見王文龍笑著走進辦公室:“志謨兄,下期的頭版版面給我留著。”
鄧志謨一喜,問道:“建陽可是有什么大事新聞?”
王文龍第一二篇文章都寫的極其動情,許多慘狀的真實描寫都能打動此時百姓,而到了第三篇圖窮匕見,王文龍全篇不說他自己在女子紡織廠之中的股權,只把這事業包裝成胡氏的善舉,又通過描寫那些女子在紡織廠之中辛勤勞動的場景打動讀者,順便用記者的口吻宣傳這些女子織出來的織物有多么精美。
但這篇文章卻很符合《旬報中正平和的調性,既能宣傳王文龍的工廠又能對社會有益。
第二篇的深度報道則寫出溺女現象引起的后果——當地男子找不到老婆,被拋棄的女嬰僥幸活下來也是生活凄慘。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