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羨慕之后徐學聚正經對王文龍說道:“建陽先不要多言,暫等京師來信。”
王文龍點點頭。
他也知道自己的這封上疏被萬歷挑出來肯定有其他意圖,在京城不知會鬧到什么樣子。
……
與此同時,幾天前就收到口諭和文告的內閣早就已經震動。
年輕的閣老沈一貫今年已經六十九歲,年老一些的首輔趙志皋今年已然七十六歲。萬歷皇帝對于文官提拔任用的不用心,在內閣也是一樣——煌煌大明的內閣總共就剩這倆老頭了。
首輔趙志皋一大早就拄著拐棍顫顫巍巍進入紫禁城東的文淵閣。
他已經在家養病四年了,上班基本靠四年間上的幾十份上疏,輕易不來露面,在這個人活七十古來稀的年代,七十六歲的趙志皋實在也難以處理整個大明最復雜最勞累的工作。
但是今日他還是不得不來到文淵閣。
坐下喘了半天氣趙志皋才問沈一貫道:“肩吾,這份常州的上疏你怎么看?”
這也是為什么幾十年前大明開海明明對江南的士紳階級有利,但是長時間之內出生江南的文官卻對開海反而加以阻撓的原因。
他的東主大同巡撫房守士接過邸報,在他指點之下看下那篇文告,稍稍閱讀很快便沉浸進去。
房守士毫不猶豫的點頭:“自然是好事了,不過咱們山西的話語怕是傳不入朝中去。”
事實上在病榻之上讀到此上疏的趙志皋當時看著看著慢慢就坐了起來,看到王文龍論證的精彩之處還忍不住拍案稱道。
但等仔細思考之后,兩人卻又選擇放棄。
一個三十余歲的讀書人手拿京城流傳出來的邸報急急忙忙走進書房。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