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比徐渭徐文長還要厲害。 朱元璋時期明代就建立了非常完善的驛站制度。 王文龍寫這文告之時是萬萬想不到會有這樣的結果,而一旁的徐學聚則是大為震撼。 王文龍疑惑接過,看了一眼,瞬間呆滯。 王文龍原原本本將自己寫文告的過程講了一遍,聽完之后,徐學聚忍不住嘆口氣,評價說道:“建陽此番際遇著實神奇……” 兩人通過給《旬報》供應蠟紙和油墨掙的就已經不少了。 自己這什么幕僚呀? 兩人剛剛走出報社還沒轉進衙門就見一個壯漢騎馬過來。 但是這次他卻確實有些羨慕王文龍的際遇。 “有建陽這話,我就放心了。”徐學聚哈哈笑道。 他的文章送入內閣,肯定引起朝堂討論,這么大的事情,他根本沒有騷操作的機會。 兩人都知道輿論陣地的重要,可不想把自己好不容易養大的《旬報》直接玩死。 幾年前致士的于慎行于閣老有句詩可以體現驛站的速度:“六月鰣魚帶雪寒,三千里路到長安。”——酷暑時節從鎮江捕撈的鰣魚走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城依舊新鮮,做生魚片都沒問題。 一看他這打扮,王文龍和徐學聚同時臉色一怔,接著徐學聚手下的小吏連忙上去:“可是要找藩臺大人?” 進到內室之中王文龍就盯著徐學聚,想要知道到底出了什么事情,就見徐學聚打開夾板看了一眼里頭的信息愣了半天,然后他一臉震驚看向王文龍,最后苦笑著把書信遞給他。 這是王文龍在這年代第一次見八百里加急,徐學聚拿著書信走進衙門去,王文龍幫徐學聚簽收回歷然后連忙也跟著進入。 徐學聚點點頭:“放著不是回事,花又花不出去,自然再做投資,只是投資什么需要好好想想。” 所以別以為李自成這樣的驛夫就是給人鞍前馬后伺候的驛站服務員,人家正經是手上有點本事,不然根本干不了這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