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跟著顧憲成、王文龍一起進入府衙的高攀龍解釋道:“我這幾日同著建陽接觸知他這人風骨是極好的,有個名仕的風范,這點還請放心。” 與葉茂才同來的東林大佬錢一本搖頭說道:“這不只是風骨的事情,他這篇文章咱們不加監(jiān)督,莫不要把咱們常州的士紳也給坑了進去。” 顧憲成說道:“當此局勢,咱們要幫助李道甫為主,常州諸生不能太出風頭,若是我們自己上疏,只怕反倒不妙,能找到這么一個有名望的外地名士幫助寫文,正是最佳辦法。” 葉茂才聞言思索一會兒,終于也是點點頭:“是啊,若是咱們逼迫太甚,只怕反而在朝中落個壞名聲。” 葉茂才是從全局方面考慮,東林黨人真的相信自己在做的事情是執(zhí)天下之望,一切都是為了把事情做好,最好就是能起到勸誡萬歷皇帝的效果。 當然實際行動不可能這么理想化,沒人覺得皇帝會因為這一次的大規(guī)模上疏就改變行事風格,但是只要皇帝退一步大家就進一步,堅定決心,總有一天能夠達到自己目的。 但一旁的安希范還是忍不住抱怨:“這個王建陽才二十多歲,一個毛頭小伙子而已,又不受什么名教傳授,若是他胡亂寫就一篇文章也要咱們常州諸生具名其后,豈不是落了咱們常州生員的面子?” 高攀龍對于王文龍的印象還頗為不錯,主動為王文龍辯解說道:“這幾天我也聽說了王建陽的經(jīng)歷,他在福建推行新作物,所用之辦法頗有頭腦,想來并不是那等年輕無行止之人。” 安希范搖頭說道:“我怕的是他文章之中沒有骨氣,這不是什么頭腦聰明可以補救的,那畢竟只是個年少之人,之前也不見有什么鐵骨高言名揚于世。” 聞言高攀龍忍不住笑了:“小范你一向反對以年齒排輩,怎么如今也輕視人家年輕?” 安希范一臉正經(jīng)的搖頭說:“我并非從年齡而論,只是怕他落了我等正道之威名。” 后來的東林八君子之中年紀最小的劉元珍現(xiàn)在還在當官,此時安希范就是在無錫活動的東陵大佬中年紀最小者,比顧憲成整整年輕了十四歲。他的性子也最剛直,講究骨氣。 安希范在治學之上提倡尊經(jīng)重道,高揚“氣學”“復興正學”“衛(wèi)道救時”主張,非常推崇程朱理學的正統(tǒng)立場,對于近世所流傳的陽明心學之類則加以排斥。這種觀點甚至比顧憲成等老一輩東林黨人還要古板。 安希范之所以被貶官,也是因為他頭鐵拼命上疏得罪皇帝。 當年安希范就是東林黨最鐵桿的打手,一次次上書幫助東林黨參與朝堂斗爭,雖然有大佬在背后排兵布陣的原因,但是安希范能夠頭鐵上書也是跟他自己執(zhí)拗的性格分不開的。 高攀龍知道自己再怎么說也不能安下安希范的心干脆提議:“建陽筆快,只怕這時書信都已寫好,不如這就去找他詢問,即使沒寫好,聽了他寫作思路,大家相信也可放心。” 眾人都點點頭,安希范道:“勞煩先生走一趟。” 當天下午高攀龍就和葉成學一起來到常州大戶家中,找到了剛剛寫完書信的王文龍,二人直入主題,葉成學問道:“建陽的上疏可曾寫就?”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