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沈瞬間反應過來這是王文龍給沈宜修寫的情詩,但是他卻絲毫沒有撞破年輕人愛情的羞恥,反而是眼前一亮,迫不及待的繼續往下念:
“其一,
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墻入望遙。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心傷剝后蕉。
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
王文龍沒想到沈會不要臉的偷看他的信,以為這詩的閱讀對象是沈宜修,所以直接抄了乾隆年間黃景仁的作品。
黃景仁的詩被稱為“詩人之詩”,與“才人學人之詩”相區別,越是會寫詩的人越能看出其中淡淡的愁緒。
他之后的詩人許多都喜歡這個調調,最有名的就是郁達夫,作為同樣情感細膩的詩人郁達夫對黃景仁的作品就推崇之至。
而看著王文龍的信,沈臉上原本八卦的神情漸漸就變得鄭重,最后帶上欣賞的笑容,連原本對王文龍如此魯莽的追求自己侄女的那一絲不滿都蕩然無存。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清醒之中夾雜苦澀,和李義山‘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極為相似,但是感情更加真摯。”
“這第一聯也是從李義山來的……”
“化用義山先生之詩的后人中這幾首也排得上號了,不想這小子還有這般細膩心思。”
黃景仁的《綺懷十六首》中許多都是對李商隱詩句的因襲和改造,也是人所公認改的絕好的范例。十六首詩是黃景仁懷念自己戀人的詩作,有許多并不符合王文龍和沈宜修此時的情況,所以王文龍只斟酌著用了其中的五首,但就是這五首也夠了。
沈也是風雅之士,對于黃景仁的詩同樣越看越是愛看,看著還能從中品出李商隱的韻味。
黃景仁對于李商隱的模仿絕對是另出一奇峰,在清代能引起一股熱潮,甚至綿延上百年都有追隨者,沈在回蘇州的路上一直念叨著這五首詩,甚至拆出這五首詩的韻腳試圖通過步韻方式仿寫。
等回到蘇州,這五首詩都快被他給翻爛了。
小船輕巧的在蘇州的水巷之中穿行,站在后梢的船夫吱呀的搖著櫓。
第(1/3)頁